音樂下載收費,唱片業能復活嗎?【2】--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音樂下載收費,唱片業能復活嗎?【2】

2012年11月06日08:14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從“免費”開始,唱片業進入寒冬

幾年前,狄先生每次外出,總有小販向他兜售盜版CD,每張收錄幾十首歌曲,開價10元。如今,這場景卻極為少見了。

“連盜版都銷聲匿跡,何況正版。”狄先生感嘆。

唱片難覓的當下,人們又是怎麼聽歌的?狄先生發現,年輕人聽歌的方式與自己不同,他們習慣從網絡上下載,隻需輸入歌曲名稱或歌手名字,就可輕鬆出現多個鏈接,各種格式和大小的音樂一應俱全。免費、快捷的網絡下載方式,讓多數聽眾不再走進唱片店,隨之而來的便是唱片店倒閉、唱片銷量下滑、音樂人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大家幾乎眾口一詞“唱片已死”。

紅火了多年的唱片業,在2007年進入“寒冬”。在北京海蝶音樂公司總裁畢曉世看來,“唱片銷量不斷下滑、選秀節目出現彩鈴下載業務、網絡的影響,對唱片公司都是打擊”。

“從2007年開始,唱片銷量以每年40%的速度在下降,當然,現在已經沒那麼大的幅度了,因為基數已經很小。”環球音樂的銷售總監何先生介紹說,現在唱片銷量能到幾萬張,就算一線歌手了。

唱片賣不出去,唱片店也陸續關門。現在還堅持開唱片店的郭誠曾統計過,在2005年左右,北京的獨立唱片店大概在2600家以上,此后,以每年500家的速度在減少。

歌手阿筎那就體會過出唱片的艱辛。起初,自己創作的40多首音樂作品,無人願意買,她便選擇自己演唱。而到最關鍵的一步——發行,她也得自己去跑。2008年,她找到中國唱片總公司,出版了5000張CD,其中3000張由對方負責發行,自己留下500張,剩下的1500張基本都在新華書店售賣。直到2011年,阿筎那在新華書店的音像制品賣場還看到,自己的CD被擺在貨架的明顯位置。

唱片賣不動,歌手隻好靠商業演出賺錢。“唱片成了歌手的附屬品。”何先生說。

如今,隻有兩類唱片能賣出去,一類是偶像型歌手、選秀歌手的唱片,一類是古典音樂唱片。何先生介紹說:“選秀歌手在比賽過程中積累了許多粉絲,不管他的音樂是否好聽,粉絲隻當收藏品來買。而古典音樂發燒友對音樂的品質要求較高,他們不會買盜版。”

唱片賣不動,唱片公司從發行環節掙不到錢,也就沒有資金做音樂,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音樂變成“快餐”,那些願意堅持自己音樂品質的人,若不遵從商業標准,往往短命,當初和阿筎那一起做“北漂”的音樂人,大都打道回府了。

(責任編輯:聶叢笑、喬雪峰)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