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免費下載,唱片業能否回春
在音樂免費下載出現前,唱片業的確有過暖春。
“上世紀90年代,歌手楊鈺瑩的專輯《輕輕地告訴你》,銷量超過1000萬張,當然其中有不少是盜版。唱片業曾經的繁榮,從盜版的數量上就可以體現出來。”回想起流行音樂當年的盛景,畢曉世頗為感慨。
2003年,歌手林俊杰剛出道。畢曉世和自己的團隊帶著林俊杰在20多個二三級城市拼命簽售,他連續三張唱片的銷量都過百萬張。這是當時一位一線歌手的正常水平。
“在唱片公司還能靠賣唱片盈利的時候,一張唱片賣到幾十萬張是正常水平。”何先生進入唱片行業超過10年,他認為,音樂免費下載無疑是唱片銷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當“免費音樂”這顆音樂人眼中的“毒瘤”可能要被摘除的消息傳來,唱片業、網絡音樂提供平台、聽眾,反應不一。
酷狗音樂副總裁伍巧思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數字音樂付費下載,這是必然要經歷的過程。但要看百度音樂和QQ音樂的態度,如果他們不收費,其他公司誰收費,誰就是死路一條。”此外,伍巧思也認為,內容提供方、渠道方也得溝通收費標准和模式,得拿出真正可行、規范的標准來,這標准不該偏倚大型唱片公司或網站,如此,付費下載才能真正實施。
對於一些音樂網站即將收費的行為,音樂人小柯卻持懷疑態度。但他稱,若自己是音樂網站的負責人,他一定也會在當下作這樣的決策。
小柯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網絡音樂從誕生起就免費,這隻‘雞’已經下過蛋,現在的轉變是為了用另一種方式再盈利。他們在提供現有免費音樂的基礎上,提供高品質的音樂下載,等於多了一塊業務,並非完全拿掉免費下載,所有人都能想到它的后果。此外,這些網站曾盜用音樂,現在開始收費,是希望洗清‘原罪’。”
小柯認為,這是“一石二鳥”之舉,其后果可能是“互聯網機構吃肉,國際音樂大公司喝湯,音樂人看臉色撿剩的局面”。
小柯說:“音樂是服務於大眾的,價格最關鍵。對普通聽眾而言,如果要花錢,要看花多少錢,有免費的,可能多數人會選擇免費的,隻有少數人願意花錢去買高品質的音樂。”小柯認為,網絡之所以能夠迅速發展,就是因為它的分享精神,所以,分享是大勢所趨。在這個趨勢下,關鍵是找到一個讓多方受益而並非一家獨吞的商業模式。
而音樂的終端——聽眾,也並不滿音樂即將收費的舉措。不少人表示,音樂已經免費下載多年,突然要收費,大家接受不了。對此,音樂人高曉鬆有同感,他認為音樂不應該由歌迷來埋單,“我堅持免費給聽眾聽音樂。”高曉鬆說,“這麼多年來,電視台、電台、網絡一直免費拿著別人辛苦做的音樂,賺取了巨額利潤,我覺得接下來應該是這些播出平台付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