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公司業績及估值一覽 資料來源:Wind資訊、東方証券研究所 唐立/制圖
連續3天空氣質量六級污染,北京由此發布史上首個霾橙色預警。與此同時,全國有33個城市因部分檢測站點檢測數據超過300而淪為“霧都”。受此影響,昨日A股一眾大氣污染治理股票出現上漲,其中有6隻個股收盤漲停。業內分析人士表示,天氣等短期因素導致污染惡化是此輪環保股普漲的催化劑,不過具體到相關公司的盈利還有一段時間,因此目前行情仍屬主題投資機會。
環保全線飄紅
大氣監測治理多股漲停
數據顯示,昨日早盤多隻環保個股沖擊漲停,雖有不少個股隨后回落,但截至收盤,45隻環保概念股仍全線飄紅。其中,三維絲、菲達環保、先河環保、創元科技、寶莫股份和科林環保封於漲停。此外,天瑞儀器、聚光科技、永清環保、龍淨環保、九龍電力等漲幅也均在7%以上。從近期的市場表現看,Wind環保指數自去年12月初至昨日已累計上漲23.28%,遠超大盤同期16.75%的漲幅。
北京某券商環保研究員在接受証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昨日上漲的不光包括大氣脫塵及檢測設備相關公司股票,脫銷及相關固廢水治理公司的股票也都有上漲,且受到昨日大盤飆升的影響,整個環保板塊行情向好,市場追漲熱點的情緒很高。
PM2.5監測設備市場先行
治理技術尚未完全成熟
上述北京券商分析師表示,沒有監測就無法對空氣質量污染進行有效的判斷和治理,環保作為政策驅動的行業,首先受益的是檢測儀器廠商。目前環保部門已公布了檢測儀器技術指標,相關檢測設備市場也已經打開,比較明顯的投資機會在污染監測和個人防護設備等。
東方証券分析師鄭愷也表示,PM治理中監測設備的投資無疑是先行的,而其中涉及的環節包括城市空氣質量監測站的設備投資、火電廠各類煙氣的監測設備投資以及鋼鐵、水泥、冶金等工業企業的尾氣監測設備投資。
不過,PM治理市場似乎還沒有完全成熟。証券時報從環保業內人士了解到,以目前國內現有的技術水平要完全去除大氣PM2.5顆粒還有一段時間。以北京為例,PM2.5的主要來源為燃煤、機動車排放、建筑塵、揚塵、生物質燃燒為主,其中揚塵和燃煤污染源是PM2.5的最主要來源,但目前主要的大氣PM治理還主要集中在電廠等高污染企業的除塵,且通過濕法電除塵還集中在PM10等顆粒較大的污染物上,PM2.5的有效除塵隻有30%不到。整體來看,PM2.5的有效除塵技術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此外,汽車尾氣顆粒的治理也還沒有納入重點控制范圍。
重污染企業受影響
大氣治理任重道遠
上述環保業內人士表示,環境治理必然給重污染企業增加額外成本。以大氣脫銷為例,8厘錢補貼治理成本外的部分是需要電廠自己攤銷的,在治理中部分成本可能都需要重污染企業自己消化。除了生產成本,對火電、水泥等重污染企業的控制力度也可能會隨著政府和社會對環境治理的日益重視而有所加大。如在今年主導經濟結構轉型過程中,污染企業的審批落項、用地和環境治理標准都將提高,一些落后產能甚至可能面臨關停淘汰。
此外,從社會對大氣環境污染治理的齊聲呼吁,到落實環保政策、推進治理以及上市公司盈利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據了解,在治理PM2.5技術研發成熟后,需要國家推出技術指導文件,以及對高污染企業的排污政策要求等措施逐步到位后,才可以具體落實到相關環保企業的盈利。該環保研究人士表示,這可以類比廢氣排放中脫硫、脫銷等一系列文件出台和政策落實的過程。不過,在現在的社會輿論壓力和新一屆政府提高環保標准的導向上,不排除政府將來會加快要求火電等重污企業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除塵效率,逐步打開具有技術實力的公司的市場。(記者 姚波)
(來源:証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