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2年12月31日,華為帳上現金是120億美元。我用這筆錢來兌現今年125億人民幣的獎金(不含員工虛擬股分紅)應該夠了吧。”
1月21日,華為CFO、華為總裁任正非之女孟晚舟首度現身華為2012業績預告媒體見面會,並如此回復了本報記者關於華為公司現金流的追問。
這一天,她給媒體制造了兩個焦點。
首先是華為2012年業績在行業電信業整體滑坡中企穩:華為2012年總體銷售收入達到2202億元,增長8%﹔淨利潤154億元,增長33%。而此前的2011年,華為淨利116億元,出現持續10年高增長以來首度下滑,跌幅53%。2012年利潤的快速回復增長引人注目。
另一焦點是任氏家族的首度公開曝光,以往從不在記者面前現身的孟晚舟及其幕后的父親任正非,在外界眼中一直帶有神秘色彩。這次,首次走到台前的孟晚舟,顯得自信、明媚,語速偏快。
“我爸說,講一句慌話就要用十句來掩蓋它,平凡人的能力就是講真話”,孟晚舟強調說,華為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關於任正非本人及其家庭成員的種種傳言,涉及到華為接班人、華為控制權等敏感問題。比如傳說華為未來將走向家族化,並稱任正非“僅有高中文憑的女兒”孟晚舟近年被提拔為CFO,並入選常務董事﹔任正非女婿、孟晚舟丈夫徐文偉為公司常務董事。任氏家族成員在華為13名常務董事會成員中佔了三席﹔任正非之子任平據稱亦在華為出任要職,並被廣泛猜測為任正非接班人。
還有“華為員工持股會”,這個組織也一直處在“黑屋子”中,使得公眾無法對華為公司歷史的種種解釋和信息作出真偽判斷,包括任正非本人是否如信息披露的那樣僅持有1.4%華為股權?華為公司的控制人到底是誰?華為到底上不上市?等等。
對於上述傳言和疑問,孟晚舟都在笑談中一一予以回應。
“我在華為最早的工作是接電話”
《21世紀》:關於您個人的履歷有很多傳言,請您給一個真實的版本。
孟晚舟:網上有一些小小的新聞是關於我的。首先要說明的是,我不是高中畢業,我的確是讀過高中,但是我有幸考上了大學。(笑)1992年大學畢業之后在建設銀行(4.62,-0.03,-0.65%)工作一年時間,由於銀行整合撤銷了一個網點,我就到了華為,原本計劃出國留學,也拿到了OFFER,但是因為被認為有移民傾向被拒簽了。計劃出國前父親說出國總要學點謀生技能,所以到華為打雜,那時候公司小,做過秘書、協助過銷售和服務部門,負責打字、制作產品目錄、安排展覽會務等。我是華為早年僅有的三個秘書之一。傳聞中關於我在華為最早是接電話的是實情。我爸說,社會閱歷的第一條是對人要有認識,打雜的經歷有助於積累這些經驗。
1997年我去了華中理工大學讀碩士,學會計,一年半學成,又回到了華為的財務部門,這才真正開始了我在華為的職業生涯。
《21世紀》:公司的人當時知道您是任總的女兒嗎?特殊的身份是否會影響到您在公司與人相處?
孟晚舟:他們都知道。我父親創業時,我在讀高中,他辦公室有個復印機,我老去那復印試卷。現在我很多同事,我當年都叫他們叔叔。這不會對我們現在的相處構成障礙,日久見人心。處久了,大家就知道我是什麼人,都還比較願意跟我說很多話。
《21世紀》:您為什麼姓孟,而不是隨父姓?
孟晚舟:名字是我自己16歲時自己改的,隨我母親姓。我弟弟叫任平,他現在華為旗下慧通公司,慧通是華為的服務公司,提供酒店機票和會展等服務支持,慧通的存在是因為華為全球商務活動拓展的需要,比如在全球參加展會,溝通等成本更低。我弟弟並不在華為技術公司,不參加主營業務。
“我先生根本不是電信行業人士”
《21世紀》:能否從您個人的角度評價一下您的父親?
孟晚舟:他在工作中是CEO,在家裡是父親。在高管的會上,我有時候會與他和其它高管辯論,喜歡挑戰一些事情。在家裡我們不太談工作。他曾經是一個慈父,我媽媽才是嚴母。在創辦華為后,可能是管理一家企業對他個性要求很高,他現在成了一個嚴父,我媽媽變成了慈母。現在有些事我們都是先跟我媽說,讓她去做我爸的工作。我現在能見到他的時間不多。除了每個月最后一周是公司工作例會,他在那一周會回到深圳,其它時間他都在外面出差見客戶。
《21世紀》:有傳言說您先生就是華為現任高管徐文偉?
孟晚舟:說我先生是徐文偉,聽說除了?田(華為深圳總部)的華為人知道那不是真的,?田5公裡之外的人都信以為真。其實,我先生根本不是電信行業人士,我們有兩個孩子,兒子10歲,女兒4歲。
《21世紀》:現在仍然有很多人不斷地問,華為到底有沒有上市的打算?
孟晚舟:基本上我第一次見面的金融界朋友都會問這個問題。個人認為,如果華為上市對華為的開放透明肯定是好的,但是華為上市存在天然障礙的,中國相關法規規定上市公司最多隻能有200個股東,但是華為超過6萬員工持股。關於上不上市,近期還沒有進入到我們的議程中。
暫時不考慮華為上市
《21世紀》:華為旗下有3大BG(事業群),包括運營商、企業網、終端消費,后兩者是新業務,需要戰略投資,是否有分拆上市的可能?
孟晚舟:暫時不考慮。我們還是希望新業務在市場上首先能建立一定規模和影響力,既要“力出一孔”,又要“利出一孔”,就得要在一個平台上,在一個運作模式上去把市場的口子撕開,企業網和消費者兩個市場,它們還有一個緩慢的成長期。另外上市是為了解決融資的問題,目前從資金來源的品種、渠道、額度,都足夠支撐我們運營了。所以僅從融資來講,我們不認為有上市必要。透露一個數字,目前我們在全球各銀行中擁有330億美元的授信額度,77%來自於外資銀行,所以華為不缺錢。
另外,我們的客戶質量很好,回款非常好。全球運營商TOP50強,前TOP45家都已是我們客戶,這45家中前27家貢獻了我們70%的銷售收入。
《21世紀》:外界質疑華為員工持股的方式是一種變相的、違規的融資方式,它的融資需求考慮大於激勵的考慮,您對此有何評價?
孟晚舟:我個人認為華為的員工持股是激勵方式。華為1987年創辦時隻有2萬元,一無所有,如果沒有員工持股機制,華為是發展不到今天的。隻有把員工利益與公司長遠利益綁定在一起,華為才走到今天。華為就是一個合伙制的公司,隻不過“伙”多了點,它解決了公司發展中“力出一孔”(聚焦、合力)、“利出一孔”的問題。
2012年我們預計將實現每股回報1.41元的回報,換句話說,我們每股的回報率是20-30%,銀行融資成本隻有12%左右。相比而言,前者融資成本高許多,傻瓜才會選擇這個作為融資方式。
《21世紀》:您父親持有的公司真實股權是多少?誰擁有這家公司?華為的員工持股會是個什麼性質的組織?
孟晚舟:我們認為華為全體員工擁有華為公司。任總股權是1.4%,稍晚的股東大會上就會公布任總的股權。華為員工持股會,也叫華為工會,是一個注冊社團機構,華為員工通過與持股會授權和協議方式持有華為虛擬股權。華為持股設計在1987在深圳發改委還報批過。
華為沒有不可告人的秘密。關於員工股權結構,我們已經有一個想法,選擇一個時機把黑屋子變成一個透明的玻璃房子,公布詳細情況,包括高管具體持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