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大污染重 南方供暖如何不走北方老路--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能耗大污染重 南方供暖如何不走北方老路

王煒 王雲娜

2013年01月25日07:5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能耗大污染重南方供暖如何不走北方老路

  注:地源熱泵,把土壤中的熱量“取”出來,供給室內用於採暖。 水源熱泵,從水源中“提取”熱能,送到建筑物中採暖。 制圖:蔡華偉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南方地區民眾冬天有了供暖訴求,這很正常,也應該支持。同時,也決不能照搬北方的模式,無視能耗和具體條件蠻干,應該因地制宜,探索新的途徑。這也基本成為了一種共識。

  報道雖然結束,我們欣喜地發現,南方地區關於供暖的探索正在開始。

  夏熱冬冷地區有必要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日前介紹,根據國家標准《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用累年最冷月和最熱月平均溫度作為主要指標,累年日平均溫度≦5攝氏度和≧25攝氏度的天數作為輔助指標,將全國劃分為嚴寒、寒冷、夏熱冬冷、夏熱冬暖和溫和5個地區。

  他說,目前媒體關注的“要求集中供暖的南方地區”主要指夏熱冬冷地區。這一地區累年日平均溫度穩定低於或等於5攝氏度的日數為60天至89天,以及累年日平均溫度穩定低於或等於5攝氏度的日數不足60天,但累年日平均溫度穩定低於或等於8攝氏度的日數大於或等於75天。其氣候特點是夏季酷熱,冬季濕冷,空氣濕度較大,當室外溫度5攝氏度以下時,如沒有供暖設施,室內溫度低、舒適度差。

  他表示,夏熱冬冷地區涉及14個省(直轄市)的部分地區,冬季潮濕陰冷,室外溫度低於5攝氏度時,人們的不舒適感要比同樣室外溫度的嚴寒、寒冷地區大,因此,夏熱冬冷地區有必要設置供暖設施進行冬季供暖。

  北方模式能耗大、污染重

  住建部負責人說,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面積約34億平方米、人口約1億人,如果採取北方傳統的全空間連續集中供暖方式,能耗每年將會增加約2600萬噸標准煤,約相當於目前北方採暖地區集中供暖總能耗的17%、“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中年節能量的20%﹔同時,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增加約7300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將增加約5.2萬噸,煙塵排放量將增加約1.2萬噸﹔將會增加這一地區能耗總量,並且加劇環境污染。

  專家認為,若南方集中供暖,前期需要建設熱源點、鋪設管道,暖氣入戶還要改造室內共建,在許多南方城市主城區基本建成的情況下,大面積的鋪設管網、改造既有建筑,難度非常大,對居民生活影響也很大。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江億說,南方冬季需要採暖的時間隻有2到3個月,而不像北方那樣4到6個月,這樣集中供暖設施的年利用率就會很低,供暖企業人力成本也會變得很高。這些支出最終也會體現到居民繳納的採暖費中,對居民而言也不節省。

  宜採取分散、局部、新能源供暖

  住建部負責人表示,夏熱冬冷地區供暖方式的選擇應根據當地氣象條件、能源狀況、節能環保政策、居民生活習慣以及承擔能力等因素,通過技術經濟比較分析確定供暖方式。

  他說,根據夏熱冬冷地區供暖期短、供暖負荷小且波動大等特點,提倡夏熱冬冷地區因地制宜地採用分散、局部的供暖方式,如:戶用熱泵式分體空調器、燃氣壁挂爐、電採暖等分戶獨立供暖方式,地源熱泵、水源熱泵、太陽能輔助等局部供暖方式﹔同時,通過改善外牆、屋面、外窗等圍護結構,提高建筑的冬季保溫性能。

  他表示,鼓勵夏熱冬冷地區充分利用地熱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供暖,可借鑒北京菊兒胡同利用熱泵技術供暖,也可學習北京東、西城區平房利用峰谷電蓄熱供暖(居民負擔低於傳統集中供暖)以及北方地區地板電供暖技術等,提高居住環境舒適度。除余熱廢熱利用外,不提倡建設大規模集中供暖熱源和市政熱力管網設施為建筑集中供暖。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環境與節能研究院院長徐偉認為,南方在供暖上應採用更加節能、經濟、環保的多樣化方案,同時將主動採暖和以被動保溫隔熱為目的的建筑本體節能結合起來。

  據徐偉介紹,目前在夏熱冬冷地區已產生了以市場為驅動的新興供暖市場。

  他認為,應堅持這種以市場為導向的模式。夏熱冬冷地區的冬季供暖技術,比較普遍使用的除了房間空調器、電暖氣等傳統方式,分戶式壁挂爐、家庭式中央空調、地板電熱採暖等也逐漸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記者 王煒 王雲娜

(責任編輯:薛白、劉陽)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