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似乎正在彌漫著一種樂觀情緒,而這種樂觀情緒也使得2013年冬季達沃斯論壇的主題不再糾纏於危機本身,而是放眼於后危機時代。
我們真該如此樂觀麼?的確,世界經濟近期帶來了一系列積極信號:房地產復蘇、補庫存以及制造業投資加速帶動美國經濟走升。美國房地產市場復蘇態勢確立,並迎來了金融危機以來房屋銷售的最好勢頭。數據顯示,去年12月美國所有房屋類型存量房平均價格為18.08萬美元,同比增長11.5%。全美二手房庫存量環比下降8.5%,創下自2001年1月以來的最低紀錄。美國制造業呈現多年來比較罕見的強勁態勢:生產增速大大高於總體G D P增速,並由此帶動就業和投資回暖。
歐債危機也顯示出逐步緩解跡象:重債國國債收益率明顯下降,市場流動性得到有效緩解,銀行系統和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得到鞏固,實體經濟也正在接受“筑底”的考驗。從歐元區PM I先行指數、經濟景氣指數和消費者信心指數來看,歐元區經濟離底部或已不遠。
不過,就此判斷危機已經結束恐怕還為時尚早。在達沃斯論壇上,IM F將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下調至3.5%和4.1%,比去年10月份公布的預測值分別下調0.1個百分點,IM F對前期極度樂觀預期的修正反映了全球經濟復蘇的復雜性和曲折性。
縱然,全球經濟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但發達國家政府債台高筑,經濟復蘇困難重重。根本而言,無論是次貸危機還是歐債危機其實都是圍繞債務而展開,因此,走出危機的過程也是修復資產負債表的過程。按照目前資產負債表的修復情況,包括金融部門和家庭部門在內的美國私人部門的“去杠杆化”進程幾乎接近尾聲,而歐洲私人部門“去杠杆化”還處於初期階段。債務風險正轉移至政府部門,如何削減巨額政府赤字是當前發達國家最為頭痛的事情。
解決財政和債務失衡問題,美日歐政府並無太多良策,更沒有打破債務惡性循環。美國政府採取“延遲戰略”﹔而日本政府“破釜沉舟”,不僅通過無限期購債計劃,力推日元貶值,更拋出總額20.2萬億日元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這不僅加劇日本債務危局,也讓日本成為全球新的不安定因素﹔2013年歐洲仍將處於償債高峰期和再融資高峰期,大約有4900億歐元債務集中到期,歐盟內部利益博弈加劇,在赤字率、負債率居高不下且經濟增長依舊乏力的大背景下,主權債務危機還可能反復。
發達國家經濟放緩以及大規模量化寬鬆的雙重溢出效應,也在向新興經濟體擴散,那些高度依賴商品出口和資源出口的新興經濟體,如中國、巴西、印度、俄羅斯無一例外地受到了非常大的沖擊,經濟增長模式難以為繼。據估計,巴西2012年經濟增長率僅為1%左右,創近10年來第二低的增長率(僅次於2009年的-0.3%)﹔預計俄羅斯也將創十年來最低水平。而一旦通脹卷土重來,將使新興國家被迫提前進入貨幣緊縮周期,進而打壓經濟增長,因此,加快結構性調整應對潛在增長率下滑,實現外需向內需增長動力的轉換,迫在眉睫。
現在看,我們對危機的嚴峻性和長期性估計依然不足。與歷史上幾次大的經濟復蘇周期相比,這次復蘇周期是非常漫長的,也是非常艱難的。原因在於這是經濟全球化以來第一次全球范圍內的經濟結構大調整,而調整還只是剛剛開始,等待我們的必將是“帶刺”的復蘇,全球經濟將不得不在轉型之中艱難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