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中國外貿還算是“有驚無險”——“保十”目標雖未完成,但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中國外貿的表現依然算是最好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38667.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2%。
盡管6.2%的全年增速並不出人意料,但12月份外貿進出口總值3668.4億美元、同比增長10.2%的數據,則著實讓很多人大呼意外。有人表示認可,也有人產生質疑,面對外貿數據的波動,我們究竟該怎麼看?
“我覺得和實際情況差不多。去年上半年我們業務也不好,眼睜睜地看著訂單從10箱縮減到了兩三箱,心裡那個急啊!但下半年特別是年底這段時間,情況還是不錯的。”在義烏小商品城做拉鏈生意的商戶吳國軍對此深有體會。但並不是所有的外貿企業都像吳國軍那麼幸運。江蘇建湖的一家燈具貼牌企業負責人向記者抱怨,從前年開始企業訂單就開始下滑,去年迫不得已還停了兩條生產線,給工人放了長假,“這樣撐下去肯定吃不消!”
外貿行業向來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但在整個國際環境比較嚴峻的情況下,人們自然會對外貿數據的波動變得格外敏感。
對於去年12月份外貿數據“人為拔高”的質疑,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相鄰兩個月之內出現超過10個百分點以上的明顯波動,12月份之前也曾出現過兩次:一次是1月份出口下降了0.6%,但2月份增長了18.3%,增長了近19個百分點﹔一次是4月份出口增長4.8%,而5月份則增長15.3%。“第四季度,享受免收法定檢驗檢疫費政策將在2013年停止執行,很多外貿企業為了充分利用這個優惠措施,加快了出口進度。不能因為數據突增這一個波動,就武斷地認為這裡面有數據造假的現象。”
中國外貿需要增長,更需要有質量的增長。從某種意義上講,外貿增速的放緩並非全是壞事。外需不振、成本上升、貿易環境不佳這些影響我國外貿發展的“三大阻力”依然存在,但一些積極、有利的因素也在增多,特別是去年以來,我國外貿在提升質量、提高效益、優化結構等方面取得了明顯進展。
從增長6.2%的背后,我們看到了貿易伙伴更趨多元化,看到了貿易區域布局更加平衡,看到了出口商品結構的繼續升級優化。東盟及新興市場國家正成為我國外貿的新增長點,中西部地區出口增速強勁,成為我國外貿發展新亮點﹔機電產品等高附加值商品份額不斷增大,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在轉型升級中依然保持住了市場優勢。
商務部研究院外貿研究所所長李健認為,“2013年外貿形勢會略好於2012年。鑒於全球經濟緩慢增長這樣一個態勢,外貿應該還是個位數的增長。”在李健看來,數據好看與否並不是我們最終想要的結果,我們更需要透過數據,看到需求是怎麼變的、市場潛力在哪裡、未來的發展趨勢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