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宋嵩 |
核心閱讀
全球每年大約浪費13億噸食物,被浪費和損失的食物總價值達1萬億美元,工業化地區每年浪費的糧食可滿足8.7億飢餓人口的需求……這些數字看上去令人咋舌,然而都是事實。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和合作伙伴近日在日內瓦發起一項名為“思前、食后、厲行節約,減少你的耗糧足跡”運動,呼吁公眾改變浪費食物的不良習慣,減少食物浪費,並給出一些具體實用的減少糧食浪費的小貼士。如何避免“舌尖上的浪費”,一些國家的做法值得學習。
日本——
吃光是對主人的最大敬意
日本人崇尚節儉,在食物上追求“少而精”。日本人吃飯前要表示客氣,吃飯后要表示感謝,對主人和大廚師最大的敬意就是把飯菜吃光。
日本工薪階層的午飯或是自帶便當,或是就近在飲食店點一份“定食”。定食盛在一個日式的餐盒裡,分成幾個小格,通常有一個主菜,比如炸豬排或煎牛肉、一小碟時令蔬菜、幾塊泡菜,再加一碗必不可少的白米飯和味噌湯。量雖不多,但搭配合理,色彩豐富。日本人對家庭財政很有規劃,每天的午飯費用都有預算。一般超過1000日元(約合人民幣69元)的午餐定食就很少有人問津了。
日本糧食自給率隻有40%,食品價格昂貴。蔬菜生鮮被送到超市出售前,一般都要洗淨分成小包裝。5公斤大米2000日元,1/4棵白菜98日元,3根大蔥198日元,一個蘋果98日元,便宜的豬肉每100克200日元左右,昂貴的日本黑毛牛肉每100克要780日元。日本的時尚雜志會用大量篇幅不厭其煩地介紹如何在生活的每個環節省錢。
德國——
啟動“別丟進垃圾桶”運動
節儉是德國人珍視的美德,這和德國歷史上長期貧窮落后有關,因為德國經濟到19世紀末才迅速騰飛。二戰結束以后,德國也經歷了較長的艱苦時期。很多德國老人都有過年幼時“一件衣服全家換著穿”的經歷。直至今日,眾多普通德國人一天隻吃一頓熱餐(午餐),而晚餐往往就用冷面包打發。
隨著德國經濟長期繁榮,物價相對低於歐洲其它發達國家,糧食浪費現象開始普遍化。據統計,德國每年浪費的糧食達1100萬噸,平均每人丟棄80千克仍可食用的食物,其中家庭浪費佔60%,另有20%來自超市,17%來自餐館。很多人丟棄食物是因為過了保質期。
德國政府從2012年起啟動“別丟進垃圾桶”運動,目標是到2025年將糧食浪費減半。德國食品銀行協會同超市和餐廳等建立聯系,將剛剛過期、但仍能食用的食品分發給流浪漢等人群,波恩的埃德卡超市將沒賣掉的水果加工成果汁繼續銷售,人類不宜食用的食品則贈送給寵物主人。
比利時——
“不夠新鮮”的面包打折賣
0.75歐元一個羊角面包,由於上架時間超過24小時還未售出,即被重新包裝並貼上“6個羊角僅2.99歐元”的標簽。平均算來,因為“不夠新鮮”而使羊角面包的“身價”降到不足0.5歐元。布魯塞爾的家樂福超市經常採用這種方法,打包促銷接近過期的食品。超市糕點部的管理員告訴記者,面包是消費者每餐必備的重要主食,每個人都會首選最新鮮的。出爐后放到第二天的面包,可能會再也沒有機會賣掉。經過調查,超市打出消費者最能接受的平衡“新鮮與價格滿意度”的折扣讓利價,好讓面包當天就能全部賣出。這樣確實減少了處理過期食品、再儲存、運輸等更高成本。
相反,為確保巧克力的“絕對純正美味”,在比利時的超市和巧克力店裡,極少看到巧克力打折。在著名的歌帝梵巧克力專賣店,經理文森特告訴記者,擺放巧克力的櫃台有嚴格的溫度標准,比如黑巧克力和奶油巧克力必須在零攝氏度以下保存,這樣在入口的時候才能品味出巧克力最香醇的味道。如果達不到這樣的標准,巧克力將全部被退回工廠。為減少這樣的浪費,比利時的各家巧克力店幾乎沒有庫存,所有的巧克力都擺在櫃台上。如果有顧客要買10盒以上的巧克力,歌帝梵會從工廠提供專門送貨上門的服務。
瑞典——
推薦整套節約糧食方法
瑞典的孩子從幼兒園起就接受節約糧食的教育。在幼兒園吃飯時,孩子們就算晃晃悠悠走不穩,也要自己拿著盤子排隊打餐,吃多少拿多少,不夠再拿,吃完后要把盤子放到待清洗的餐車上。
瑞典食品管理局為消費者推薦了一套節約糧食的方法。例如,按需購買食品,確保在一定時間內消費完﹔了解儲存食品的最佳方法,防止變質,長時間不吃的要冷凍保存﹔食品過了最佳保質期后隻要不腐爛變質,仍可以食用﹔剩菜剩飯保存好,經處理后可以繼續食用。
2008年,瑞典食品管理局授權相關研究機構調查顯示,平均每名瑞典人每年會丟棄100千克完全可食用的食品﹔到2012年底,這一數字降至30千克左右。這跟有關部門對消費者的教育和引導是分不開的。
瑞典食品管理局2012年年底宣布,將在未來3年內撥款1200萬瑞典克朗,在食品生產、流通、消費的各個環節採取措施,減少食品浪費現象。該計劃得到瑞典農業局、瑞典環保署的支持和協助。
(本報東京、柏林、布魯塞爾、斯德哥爾摩1月28日電 本報記者田泓、管克江、劉歌、劉仲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