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老齡化問題 養老考驗社會保障--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代表委員熱議老齡化問題 養老考驗社會保障

張麗 陳勇 方蕾

2013年01月31日08:26    來源:浙江日報    手機看新聞

【代表委員名片】

浙江省人大代表、上虞市崧廈鎮祝溫村黨總支書記杭蘭英

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大公律師事務所主任李旺榮

浙江省政協委員、台州市政協副主席張蘊華

浙江省政協委員、浙江中匯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小強

【報告摘要】圍繞提升居民養老服務水平,實施城市社區“居家系列服務惠民工程”,新增各類養老機構床位數1.8萬張,為7500戶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

養老問題困擾萬千家庭,也在考驗社會的保障機制。

今年兩會,不少代表、委員的建議、提案都提到了如何應對老齡化問題。如何讓老人過上幸福的晚年,讓子女能減少一些負擔,代表、委員紛紛出謀劃策。

養老——

加強扶持減負擔

【百姓故事】34歲的陳亮在杭州一家房產公司工作,父母在東陽農村老家,上有老、下有小的他直呼有點吃不消。“我們夫妻倆每月工資加起來8000多元,養孩子每月花去1000多元,還房貸4000多元,每月開銷3000多元,根本不夠用。”陳亮感嘆。

陳亮父母參加了農村養老保險,年過六旬,每人每月能拿90元的養老金,“這點錢隻能買點米,所幸父母現在身體還可以,能打打小工,等年紀再大些,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熱點數據】據統計,截至2011年末,全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823.23萬人,佔總人口的17.25%。預計到2015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991萬,佔全省戶籍人口的20%以上。

【代表委員解讀】說起老齡化,杭蘭英感受很深,“我們祝溫村1800多人,6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500多人,相當於三四個人就要養一個老人。”每年的節日慰問,她都會走訪村裡的老人,因為不少年輕人外出工作或經商,不少老人隻能在家獨守,“崧廈鎮11萬人口,隻有一家能容納50位老人的敬老院,所以空巢老人也隻能在家待著。”

杭蘭英建議,政府可選用一些較大的農民住宅,讓老人群居,食宿集中,互助養老,“同一個村的,畢竟熟悉些,身體好的還能照看身體不太好的。”她認為,政府應出台扶持政策,支持這種養老模式。

還有代表、委員提出,雖然我省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已經基本做到全覆蓋,但由於城鎮化的推進,農村已經告別了過去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物價、供需關系等直接影響農村老人的生活,幾十元的養老金無疑是杯水車薪,希望能打破城鄉二元的養老保險制度。

“基本養老金要改變隨意性較大、依靠政府臨時性決策進行調整的弊端。”張蘊華補充說,希望能盡早出台“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實施辦法”,對調整依據、調整方式、資金來源、特殊問題處理等作出系統的安排,形成較為科學的基本養老金調整制度,使退休人員保持生活水平不下降,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醫老——

民間資本需引入

【百姓故事】寧波人董琴琴的老父親因中風造成偏癱,腿腳無法行走,看著母親照顧父親累到住院,董琴琴萌生了將父親送進養老院的念頭,但是打了10多個電話,均被告知“不接受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董琴琴不解地說:“如果老人在家能養活自己,又何必送到養老院呢?”

【熱點數據】至2011年底,我省各類養老機構總床位約20.6萬張,每百位老人擁有床位2.5張。如今,近一半的養老機構是助養型,即隻接收自理老人或以接收自理老人為主,基本不接收失能老人。

【代表委員解讀】第一代獨生子女逐漸步入而立之年,“421家庭”(家庭中包括夫妻雙方父母四位老人、夫妻二人、未成家的孩子一人)越來越多。我省曾作城鄉老年人口狀況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省城鎮老年人有入住養老機構意願的超過16%,但一床難求的情況普遍存在,特別是護理型床位更是難上加難。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3年要新增各類養老機構床位數1.8萬張,我覺得這個數字有點偏少。”張蘊華直言,在完善養老服務體系中,數以百億計的建設資金僅依賴政府財政包攬是不現實的,民營資本應該成為我省養老機構的主力,關鍵是政府要制定和完善更積極的扶持和激勵政策。

袁小強對此表示贊同。“在政府的引導下,民間資本能更好地細分不同的養老需求,如對失能老人,可以專門建設醫養結合的養老院。”他還建議,希望對於具備康復醫療條件的民辦養老機構,應與公辦養老機構一視同仁,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並對其醫護人員在職稱評定等方面也採取相同的政策。同時,醫療機構也要向養老事業投入一定資源,如鼓勵各地興辦老年病專科醫院、老年康復中心、臨終關懷醫院,在精神病治療機構中設置一定比例的老年病床位等。

還有一些代表、委員提出,護工素質良莠不齊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李旺榮認為,在促進我省公益性養老事業發展的同時,應該建立和培訓一支高素質的護工隊伍,並在我省相關職業院校增設養老服務專業的課程,開設養老管理、醫學、護理、營養和心理等專業,從整體上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業務技能和服務水平。

樂老——

精神關愛不可缺

【百姓故事】家住蕭山的劉金泉是一名退休工人,夫妻倆每個月的退休工資有三四千元,養活自己綽綽有余。但是女兒在北京工作安家,讓老兩口覺得很孤單。“想女兒了,隻能打打電話,現在她有了孩子,一年隻能回家一兩趟。”劉金泉說著,淚眼婆娑。

【熱點數據】有機構針對老年人群進行精神狀態調查,保守估計約有10%至15%的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四成老人感到孤單。

【代表委員解讀】“每次去走訪的時候,一些老人拉著我的手,說個不停。”杭蘭英深有感觸地說,“希望子女還是能多回家看看,多關心父母。”

一些代表、委員分析,如今的很多老年人都有一定的購買能力,所以民間資本可關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開發適合老年人特點的產品,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袁小強的不少朋友是做企業的,具有較為敏銳的嗅覺,他對開發老年產業表示贊同。他認為,政府、民間組織要做好監督,無論是養老服務機構和老年產業,都要建立起監督機制,作出評估,可設立監督熱線,隨時接受投訴。

李旺榮建議,小家庭的碎片化已經不能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社區居民因彼此熟悉,就地養老,能增強老人的幸福感,所以應讓全社會樹立社區養老、助老、愛老的意識,“政府應對社區養老事業直接投資,幫助社區建設必需的養老配套設施,還應把建設社區養老機構及設施作為一項考核內容,進一步規范和完善社區養老事業。相關部門要鼓勵、調動社區的積極性,可以把社區內現有閑置房改造成老年公寓或老年活動中心,在節約社會成本的同時,推動社區養老事業的發展。”

(責任編輯:喬雪峰、聶叢笑)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