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敏談居民收入翻番:政府企業需讓利 忌揠苗助長【2】--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湯敏談居民收入翻番:政府企業需讓利 忌揠苗助長【2】

金輝

2013年02月01日07:17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要保証居民收入翻番分配結構需做大改革

  《經濟參考報》:從歷史經驗來看,實現第一個翻番,即G D P的翻番不難,20年來,中國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但實現第二個翻番,即居民收入的翻番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湯敏:是的。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G D P年平均增長9.8%,近十年來,年增長更高達10.7%。未來八年,雖然要保持過去兩位數的增長不容易,但從G D P翻 一 番 的 要 求 來 看 ,隻 要 達 到 年 平 均7.2%的G D P增長就夠了。從現在的情況看,這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要在未來的八年中實現居民收入增長翻番,並不簡單。據統計,改革開放三十三年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平均年增長率為7.4%。也就是說,居民收入年增長率比G D P增長率平均低2 .5個百分點。如 果 未 來8年 中 國G D P增 長 維 持 在7.5%—8%,按這一比例,則居民收入增長為5%—5 .5%左右,達不到翻一番7 .2%的要求。即使拿居民收入增長較快的最近十年的數字來看,2002—2011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為9.2%,農村純收入平均增加8.1%,比同期G D P增長率還分別低1.5與2.6個百分點。

  這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特殊的政策和有力的措施,在未來八年G D P年增長7.5%—8%的條件下,居民的收入增長難以達到年增長7.2%。換句話說,要保証居民收入翻番,在收入分配的結構上就要有大的改革。依靠過去三十年,甚至過去十年的發展模式顯然就不夠的。

  《經濟參考報》:為什麼30多年來中國經濟可以保持這種高速增長,而長期以來居民收入增速低於G D P增長呢?

  湯敏:如果居民收入佔G D P的比重在下降,那麼誰佔G D P的比重在不斷上升呢?從國民經濟的初次分配的角度來看,G D P生產出來后,大體上被劃為三塊:一塊是政府的收入,包括稅收及政府的其他收入﹔第二塊是企業利潤﹔最后一塊屬於居民,通過工資、農產品銷售收入及其他收入來維持居民生計。居民收入佔G D P的比重減少,就意味著政府與企業的收入比重在加大。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1990年,我國政府收入佔G D P的比重為15.8%,1995年最低的時候僅佔10.9%,而到2011年已經上升為22%。這還不包括近年來增長很快的土地出讓金,國企收入等收入。而企業利潤佔G D P的比重也一直在攀升。政府與企業收入增長遠遠快於G D P的增長,就擠壓了居民收入在G D P中的比重。

  因此,要確保居民收入翻一番,除了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之外,要進行收入分配的大結構性調整。說白了,就是政府與企業要讓利。這並不是要政府與企業減收,而是說他們收入的增長速度要降下來。十八大提出的要保持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這個說法的另一面就是:政府收入與企業利潤增長速度,也不能超過G DP的增長速度。否則對居民收入一定會有一個擠出效應。

  避免政府財政收入增長過快 減少不必要開支

  《經濟參考報》:那麼,根據您的研究,您認為政府與企業應如何分別向居民讓利呢?

  湯敏:根據歷史數據,G D P增長率與居民收入增長率差兩個百分點左右。從現在的收入水平,大體上是每年一萬億人民幣左右。要這一萬億每年從政府及企業當中拿出來給居民,還要盡可能地讓低收入的居民能多拿到一些,以緩解貧富差距,這是一個大文章,需要深入分析,詳細計算。在此,我僅談一些大思路,詳細的設計還需要更多的資源、更多的人力、更多的時間。

  首先,假定,純屬假定,在上述居民收入增加的一萬億中,一半由政府拿,一半由企業拿。該如何進行?當然也可以是政府少拿點,企業多拿點,反之亦然。這裡僅提出一個思路,供學者們參考。

  按2011年政府財政收入規模,5000億等於是政府一年財政收入的5%左右。過去十年,政府財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長20.4%,減去平均通脹率2.6%,實際增長為17.8%。如能把財政收入增長速度降到與G D P增長同步的水平,即年增長8%,加上3%-4%的通脹,為11%-12%左右。也就是說,如果能保証政府的收入與G D P增長同步,甚至高一點,但不要高得太多,政府每年的這5000億就綽綽有余地讓出來了。

  因此,要保証兩個翻番的第一條就是政府不過度超收,財政收入不要增長過快。財政部,稅務總局的工作績效要加上一條,在保証政府的收入時,不要收過頭稅,稅收少了是沒有完成任務,稅收多了也沒有完成任務,績效評估時也要扣分。

  在具體執行上,可以考慮如下的一些措施,如進一步提高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提到5000元左右﹔加大對小微企業減稅力度。目前很多小微型企業是按照“個體工商業戶生產經營所得”或“承包承租所得”稅目交納個人所得稅,其最高稅率為35%,比企業所得稅率高10個百分點,很不合理,可將至與企業所得稅稅率的一致。這不但可以增加居民收入,還可以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

  除此之外,未來政府在一些民生問題上的補貼也可以考慮少給企業,多給居民。例如對水電氣、公交、種子、化肥等的補貼,現在更多地是補到企業頭上,並沒有算進居民的收入。政府花了不少錢,老百姓感覺不強烈,企業也不感激政府,還造成了價格的扭曲,吃力不討好。如把這筆錢補進老百姓的收入中,讓價格高一些,由老百姓自己來決定如何消費,消費多少。政府同樣的支出,資源會得到更好的利用,百姓的收入也會提高。補貼居民,可以貧困與低收入人群多補,中等收入人群少補,富人不補。

  當然,要政府減收,或說減緩增收速度,前提是政府要減支,或減緩支出的增長速度。現在新開展的民生工程越來越多,過去的欠賬也要不斷地補回,財政增收速度下降,會給政府的運作帶來很大的壓力。因此,在提出兩個翻番,提出收入分配改革的同時,政府同時要減少開支。要加快梳理政府的支出結構,把不該花的錢,堅決地節省下來。最近中央轉變作風的八項規定,反對舌尖上的浪費等,就是很好的措施。在媒體、普通百姓的監督下,最近食品浪費的現象大大減少。推而廣之,在政府的投資中,也存在著大量的浪費。現在各地政府的大樓越蓋越豪華,城市廣場、綠地越來越大。還有很多投資項目不一定是最急迫的,完全可以緩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加透明度,由社會來監督。如能將政府預算公開的范圍進一步擴大,由群眾在網上來監督,相信政府的支出是可以大幅度減少的。

(責任編輯:羅知之、劉陽)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