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有話說
應鼓勵更多的人去開發“幸福農場”
幾天前,媒體報道了北京一對小夫妻移居雲南大理,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引起了成千上萬人的關注,多數是對他們返璞歸真的羨慕,反映出對另一種生活方式的向往。
本版60多對曾經外出打工的夫妻,不再跑遠路,選擇在家門口租地種菜,何嘗不是尋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租個五六畝地,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菜長成了,拉去市場賣。呼吸著清新的田野空氣,回歸自然,這也許正是許多人夢想的田園夢。
這其實也是一份工作。工作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是夢想的起點,是體面生活的基礎,更是人生的一種表達方式。
電影裡美國的農場主們曾讓人羨慕不已,種地養牛,自給自足,自由自在。新聞中莫海珍等夫婦選擇租地種菜,也許是我國家庭農場的一種雛形。
家庭農場在我國是一個新的概念,像美國、法國這些農業比較發達的國家,家庭農場已是非常普遍了,它已成為農業經營基本的形式。
在小編看來,莫海珍等夫婦租地種菜在尋找一種生活的同時,也使傳統的農業有所回歸,青壯年勞動力不再外出打工,對農村來說,在為農村發展提供人力基礎的同時,也避免了很多問題,如農村勞動力缺乏、留守兒童多及空巢老人等社會問題。
然而目前莫海珍等夫婦所建立的租地種菜模式還不是很成熟。首先是蔬菜價格時高時低,他們的市場應對能力不強。這種農村生產模式是自發建立的,沒有政策保障。在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的背景下,我區能不能制定相關的政策,鼓勵、發展具有我區區情的家庭農場之路,似乎是提高農村生產力和解決相關社會問題的金鑰匙。(徐哲)
來源: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
3/3首頁 上一頁 1 23
新聞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