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養老金困境,全國統籌是牛鼻子”
全國人大代表鄭功成認為,合並養老金雙軌制可分三步走,先解決機關事業單位繳費問題
去年年底,社科院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引起了人們廣泛關注。報告稱,2011年養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14個,缺口達767億元。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養老金當期支付是有保証的。養老金雙軌制等一系列問題正在進行綜合研究和頂層設計。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中心主任鄭功成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呼吁中央盡快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全國統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改革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金。 新京報記者 魏銘言
缺口
“養老金全國統籌須早下決心”
新京報:近兩年,大家很關心養老金缺口問題。它到底存在嗎?
鄭功成:從全國的收支狀況來看,2012年累計結余已達2萬多億元。局部來看,一些老工業城市,退休職工多,繳費者少,造成“收不抵支”。在一些新興經濟城市,如深圳,繳費人多,退休職工少,養老保險基金出現很高結余。
新京報:為什麼不用結余省份的基金,補有缺口的省份呢?
鄭功成:這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遲遲無法實現全國統籌。換言之,雖然廣東的養老保險基金有大量剩余,當前隻能屬於廣東所有。
新京報:實現全國統籌,障礙在哪?
鄭功成:法律上已解決了問題,《社會保險法》明確規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全國統籌。國家“十二五”規劃中也明確了全國統籌的目標。遲遲不能實現,主要原因是地方利益掣肘。經濟發達的地區,基金結余多,擔心結余資金會被中央平掉。年輕的工業城市,實際繳費率低,擔心一旦全國統籌,繳費率要提高,企業勞工成本也會上漲。另外,部分養老金水平較高的地方認為,實現全國統籌,勢必拉下當地居民現有的養老金待遇。還有一種看法,全國統籌后,中央對養老保險基金的權力過大,造成新的風險。以上種種,是地方與地方之間、地方與中央之間的博弈。
新京報:離實現全國統籌,還有多遠?
鄭功成:《社會保險法》沒有明確的時間表,國家“十二五”規劃中則明確了要在“2015年,實現全國統籌”。現在還有2年多時間,到了政治上必須下決心的時候。越拖延,改革越難。
新京報:實現全國統籌,有何意義?
鄭功成:我認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全國統籌是優化整個制度安排的“牛鼻子”。隻有全國統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費率才能平等,才會有下降空間﹔隻有全國統籌,才能維護勞動者尤其是流動勞動者的養老金權益﹔隻有全國統籌,才能將分散的養老保險基金集中管理,才能去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投資運營,扭轉目前養老金不斷貶值的格局。把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解決好了,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制度改革,也將創造有利環境。
空賬
“可用國企利潤填補空賬”
新京報:有報告顯示,2011年我國養老金個人賬戶空賬達2.2萬億。
鄭功成:要從一個現收現付的養老保險制度轉為部分積累的統賬結合型養老保險制度,必然出現“空賬”。因為那些中老年職工在過去的制度下沒存過錢。
如果擔心“我賬戶裡的錢被別人拿去發養老金了,自己以后怎麼辦”,我可以回答——有國家做擔保。除了政府是責任分擔者與信用擔保人,現在全國人大也必須對制度負責了。
至於“空賬”是否要做實,要看負擔率與投資收益率,並不一定做實就好,我曾提出半桶水理論——有錢可付,也不放滿。
新京報:有人提出,用那些壟斷性國企的利潤去填補空賬。
鄭功成:“空賬”形成的深層原因,其實是由我國國有資產與負債在改革中分家的歷史原因造成的。當年國企改革,我們將國有經營性資產劃給了國資委,把對中老年職工的養老金權益負債留給了人保部門。這些年,國有資產收益增長規模遠遠大於養老金“負債”規模。因此,國有股減持,或把國有企業利潤拿出一部分,或直接財政撥付填補“空賬”,完全行得通。
不過,還是要找到一個效率最高的方案。不要為了填補“空賬”,輕易用國資委“保值增值”效益很高的資金填洞,讓養老基金貶值。
入市
“養老金入市資金不宜超過5%”
新京報:剛才談到養老金貶值升值的問題。“養老金入市”為何推進緩慢?
鄭功成:在養老金制度地區分割的現狀下,有幾百個基金管理單位,如果放開投資運營,風險極大,難以監管。因此,在現實情形下,中央不可能放開投資政策。因為養老保險基金是保命錢,一個地市投資失敗了,舉國不安。
新京報:養老金入市難也是因養老保險沒有全國統籌?
鄭功成:我認為確實如此。沒有全國統籌,基金仍然是分割的,分散管理下的風險完全可能失控。隻有實現全國統籌,將基金集中到國家一級或分為國家與省二級管理,才能委托更專業的機構進行投資。
新京報:養老基金入市是否還不到時候?
鄭功成:任何國家,養老保險基金要保值增值都必須組合型投資,包括投向証券市場、股票、公共設施、實體經濟。進入股市只是其中的一條途徑。當前,我國股市還有很大的風險。因此,我認為短期內進入股市一定要謹慎再謹慎,投入資金控制在5%以內為宜。
雙軌
“養老金雙軌制合並可分三步走”
新京報:你怎麼看養老金雙軌制問題?
鄭功成:這個問題不能回避。當務之急是迅速緩解“雙軌制”下的種種權益不公和待遇差距不當。
現在機關事業單位領退休金是不用繳費的,公務員退休金待遇比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高太多,兩大群體差距在兩倍以上。因為兩者的計發辦法完全不同: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金和在崗者工資挂鉤,而城鎮職工養老金和物價挂鉤。
新京報:為何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改革遲遲未能啟動?
鄭功成:既得利益群體不願意放棄是關鍵原因。但還有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責任怎麼分、費率怎麼定。因為職工處在地區分割狀態下,各地責任分擔與費率高低不同。以廣東為例,廣州市的企業為職工養老保險繳費佔工資總額20%,深圳現在是12%。假如廣東要啟動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用什麼費率?還各地自搞一套?那公務員待遇又會形成一個新的地區分割,情況更糟。
其實,“養老金雙軌制”也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沒有全國統籌有關。
新京報:有解決方案嗎?
鄭功成:我曾經提出三步走改革方案。第一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像企業職工一樣承擔起相應的繳費義務。第二步,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金進行結構分解,改為“基本養老保險金”與“職業年金”。其中“基本養老保險金”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金”相同,“職業年金”與“企業年金”對應。第三步,放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與工資增長挂鉤的機制,代之以與“企業職工養老金計發辦法”一樣的機制。
隻有同時做好養老金、養老服務、老年人醫療等制度的頂層設計,才能推動解決中國目前面臨的養老困境。沒有老年服務,生活質量一樣得不到確保。現在機關事業單位那邊,養老金很高,但隨著退休老人年齡的增長,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生活質量反而在下降。因為他們找不到合適的養老服務,想進養老院進不去,社區養老服務又缺乏。
還有老年醫療服務缺失、老年病的醫療保險補償比例較低等問題,也會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
我們要完整地理解“老有所養”,它是由多個制度構成的一個體系,任何一個制度缺失都將直接影響到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因此,應該破除部門利益,合力實現。
——鄭功成認為,老有所養應破除部門利益合力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