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居民賣電第一人:靠賣電回收投資需18年【2】--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北京居民賣電第一人:靠賣電回收投資需18年【2】

2013年03月19日07: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針對性補貼政策尚在醞釀,商業用電主體或為發展主力

  據國家電網公司提供的數據,截至2010年底,我國分布式電源的合計裝機規模為3384萬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的裝機規模僅為20萬千瓦。而根據《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2015年,我國分布式太陽能發電將達到1000萬千瓦,因此發展空間很大。

  張正陵認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學校、醫院、賓館和企業等擁有自主架設光伏組件空間,且用電高峰為日間時段的單位是推廣分布式光伏發電的主要力量。這是由於我國存在著居民用電價格低、商業用電價格高的差異,商業用電主體可能會選擇分布式光伏發電以降低運營成本。

  “隨著科技的進步,光伏組件的價格會進一步降低﹔而隨著煤炭價格及排污治理的費用日漸攀升,分布式電源和常規電源的價格會逐步接近甚至相等。”張正陵說,屆時將形成分布式電源特別是光伏發電的井噴式增長。

  但業內人士期待國家出台更有針對性的扶持。

  一家位於河北的光伏生產廠家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已經實現了生產、組裝到發電、售電一體化的光伏全產業鏈,也在嘗試在廠房頂安裝光伏發電設備。但是收回成本周期很長,加上一些不可控因素,如果沒有政策補貼,很難形成有效收益、堅持發展。

  據電網有關人士介紹,目前在國家層面,僅有針對特定資源開發的扶持政策,如對風電、大規模光伏發電的補貼,對分布式電源並沒有界定清晰的補貼政策實施。

  據了解,現在國內的“金太陽示范工程”是針對2兆瓦以上光伏發電項目的補貼政策,但其補貼方式為投資補貼,即一次性補貼建設總投資。

  張正陵透露,針對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度電補貼政策(按照並入電網的電量進行補貼)已經在醞釀之中。“一旦出台,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申報、計量和補貼流程都可在國網系統內完成,盡量簡化用戶流程。”

  未來推廣存在瓶頸,風險防控、管理模式等須跟進

  民間自發的分布式光伏發電推廣,也面臨不少其他瓶頸。

  張正陵說,當前的電網線路對並網的電流有一定限制,一旦分布式電源的規模擴大,需要大規模的硬件系統改造,產生大量費用。同時,由於在同一區域內出現了多個電源,導致在電路系統改造、維護過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增多,風險系數直線上升。此外,由於線路改造調整而帶來的安全隱患也將大大增加。

  對此,任凱表示,隻能採取盡可能的措施,如使用較好材質組件、優化設計等方式降低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而針對風險防控,光伏產業聯盟有專家表示,國外保險公司對分布式光伏發電設置了相應保險,保期長達20年。而在國內,此類保險隻能選擇1年期的普通財產險。由於保險制度不夠成熟,無論從光伏組件質量,還是政策執行持續性來看,都會讓購買了長期保險的顧客提高發電成本。

  另外,張正陵告訴記者,“由於以往我國審批隻針對常規電源,存在著相當復雜且專業的審批流程,在面對數量多、規模小、情況復雜的分布式電源情況下,就會變得很不實用。”對此,他表示,國家電網正在不斷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以適應發展。

  盡管分布式光伏發電在當前仍存在著若干問題,各方均對其未來前景充滿希望。“從長遠來看,可再生能源肯定是趨勢。作為業內人士,期望有一天分布式光伏發電能成為居民生活用電的重要來源。”專家告訴記者。

(責任編輯:李海霞、劉陽)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