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目前北京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251萬,而養老床位隻有8.9萬張。為解決養老難題,北京市今年將出台新政鼓勵社會力量進入養老服務業。
記者來到豐台區草橋新源小區7號樓二樓的鬆林愛老家園,邵大姐在洗手間忙著給五十多歲的麗麗洗頭,麗麗從小患有腦炎,智力僅有五歲左右的水平,邵大姐像哄孩子似的照顧她,現在有十四位老人住在這家托老所。
就是這樣一家不離開社區就能讓老人享受到專業養老護理服務的托老所,4月底就要關門了。總經理翟長寶給記者算了一筆帳。
翟長寶:總收入一個月三萬多塊,房租八千五,人員工資合一萬七,五個人。吃呢,老人一個月五百元也要一萬元,基本沒利潤,勉強維持。
對此,北京市民政局局長李萬鈞表示,北京現在60歲以上老人有250多萬,到十二五末將會突破300萬,到2020年將會達到400萬,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是必然趨勢。今年將出台支持社會辦托老所的政策,並且在一兩年內實現社區托老所全市的全覆蓋。
李萬鈞:新建小區七千戶以上的入住老人佔20%左右的,百位老人配1.5張床位,每個床位要求15平米。
李萬鈞表示,他們已經明確了四種土地供應方式來吸引社會力量投資建設養老機構。
李萬鈞:社會力量投資建的和企業單位利用自有的土地建設的非營利性的養老機構採取政府劃撥土地的方式。企業單位利用自有土地建設的盈利性的養老機構採取協議出讓的方式來供地。社會力量投資建設盈利性的養老機構,採取限定地價。集體經濟組織利用自有土地建設養老機構,採取佔地方式來供地,在供地的政策上大大的放開了。(北京台記者王勁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