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7日電 (記者 喬雪峰)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城市化進程,正從單純注重速度,向速度和質量並重轉變。城市化的質量,成為人們新的關注焦點。4月7日,青島市市長張新起在2013年博鰲亞洲論壇城市化的質量分論壇上表示,無論城市有多麼富裕、多麼令人向往,總得有人種地。18億畝耕地必須要有人種,也就是說城鎮化過程中必須得有一批人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
張新起表示,青島自身城鎮化過程當中的問題,一方面集中在中心城市,另一方面集中在農村,是兩極的問題。由於環境的問題,人力成本、效益的問題,城市當中聚集的工業、鋼廠、化工廠沒有能力持續下去了,必須要向邊遠地區、勞動力比較富余的地區擴展。相當一部分加工業向農村擴展,給農村帶來城市能量,他們可以與一般的加工制造業工作,催生了一大批城鎮形成的各類產業園區。這一類產業園區是城市生態形態和農村勞動力結合,逐步形成人口聚集區。這在青島每一個鎮都有這樣的情況,實現了以工業為基礎,以人口聚集為特征的小城鎮。
張新起表示,總理說保住18億畝耕地,保住不是目的,必須要種好。18億畝耕地必須要有人種。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廣大農村地區著眼於現代農業的發展和農民的生產居住環境的改善,規劃了大約100個左右的農村新型的聚集社區,類似韓國初期搞鄉鎮合並等等這樣的狀況,人口相對聚集,土地相對規模經營,以農村土地的高效農業發展,也就是說現代農業的發展支撐農業社區人口的持續的、較好的生活。這樣形成大城市、小城鎮和社區有序發展的城鎮體系,這既不同於拉美,也不同於韓國和日本,應該說是在中國東部地區比較有代表性的城鎮化發展模式。因為中國很大,情況是多元的,各地有各地不同的情況,應該根據各地不同的地緣和基礎資源稟賦考慮自身城鎮化模型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