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朱慧卿
83.9%受訪者認為我國公共景點門票太貴
69.7%的人認為圍繞公共景點收益形成利益集團是景點降價難首因
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建議,應該分類解決景點的門票價格問題:第一類是完全市場化的景點,價格應該由市場決定﹔第二類是完全公益性的景點,開發、管理、維護的成本應該由中央財政兜起來,門票實行政府定價﹔第三類是在公益性景點基礎上,經過大力市場開發,公益性與市場化兼具的景點,其價格應該實行政府限價。
揚州瘦西湖門票從120元漲至150元,婺源景區門票從180元漲至210元,峨眉山門票從150元漲至185元……眼下,春季旅游不斷升溫,國內許多景區又掀起新一輪的漲價潮。近年來,隻要每逢假期,景區門票漲價的消息總是不絕於耳。公眾普遍感到,旅游景區越來越讓工薪階層去不起了。
撇開私人經營的旅游景點不說,對國家出錢打造和經營的屬於公共資源的旅游景區,本應以公益為先,為維護景區進行適度收費為后。但是當前人們看到的是,許多本應具有全民、公益性質的公共景點,被異化成了地方利益的“錢袋子”。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對7338人進行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83.9%的受訪者直言當下我國公共景點門票貴。87.0%的受訪者表示,現在許多原本是公共資源的景點,已經淪為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門的牟利工具。受訪者中,平時經常旅游的人佔39.5%。
景區免費喊了好多年,最終免費的多是不知名的小景點
去年“十一”期間,湖南長沙某國企員工陳園園,帶著外地來的朋友一起游玩長沙的著名景點岳麓山。岳麓山景區進山不需要買票,山中許多景點也都是免費的。當來到著名的岳麓書院,她們以為這裡一樣會免費,就直接往裡走,卻被幾個保安攔了下來,告知每人要買50元的門票。“大家第一反應就是錯愕。我之前還和朋友夸,長沙在公共景點免費方面做得好,誰想到光一個岳麓書院就要50元門票,真是太掃興了!”
在陳園園看來,作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岳麓書院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在當下最大的作用應該是向公眾傳達人文精神、進行歷史教育,而非賣票收錢。即便是日常維護,也應該由政府財政埋單。可是現在,作為已經向政府履行完義務的納稅人,想要在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中緬懷故人、陶冶性情,卻得先交錢。書院的創辦者、南宋理學大師張軾先生,看到今天書院賣票收錢這一幕,又會作何感想?
廣州某私企員工周海波一直很喜歡旅游,但現在旅游花費太高,讓他有些承受不起。他算了一筆賬:以黃山為例,旺季門票就要200多元,一家人算上吃住和來回交通最少也要2000元。他現在月工資是3000元,一年下來一家人也就能攢下1萬多元,去一趟黃山就要花掉一年積蓄的1/5。
“如果連僅有的一些自然景點也要收高價門票,對我們這些收入一般的人來說,在少得可憐的休假時間裡,還能去哪裡接觸自然美景呢?我的孩子現在1歲多,真不希望他以后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的機會,被高價門票阻斷。”周海波說。
國際旅游協會秘書長、北京大學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吳必虎教授,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在公共景點降價與免費方面,我國目前做得的確不盡如人意。景區降價與免費喊了好多年,最終免費的基本都是一些少有人光顧的小景點,至於大多數著名景區,降價幅度都很小。
“許多著名的公共景點本身就具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具備綠色教育、生態教育、文化教育、國民教育等社會功能。讓老百姓免費或花較少錢游覽這些景點,雖然可能對一些機構來說減少了一部分收入,但卻可以取得巨大的社會效益,所得遠遠大於所失。”吳必虎說。
景點管理部門把自己當企業,而非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的提供者
為什麼公共景點降價與免費如此之難?調查顯示,“圍繞公共景點收益已經形成利益集團”成為受訪者眼中首因,69.7%的人選擇此項,排在第二的是“景點管理經營部門降價與免費的意願不足”(49.6%),第三是“景點管理經營部門公共責任感缺失”(43.9%)。其他原因還有:“相關監管部門管理不善”(37.2%),“景點管理運營成本高居不下”(22.8%),“景點的市場需求旺盛,供不應求”(22.3%)。
知名旅游專家、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認為,在市場中,許多旅游資源具有不可替代性,一些景區對旅游資源形成了天然壟斷,當剛性的旅游需求持續旺盛時,景區就會有漲價沖動。另外,相對於發達地區發展旅游業以樹立地區品牌、改善投資環境等為目的,一些欠發達地區的政府在發展旅游業時,具有強烈的直接營利沖動,傾向於通過門票漲價這一較低級的方式,來謀求直接經濟收益。
“公共景點降價與免費難,根源就在於一些景點管理部門太把自己當企業,而非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的提供者。”吳必虎指出,在當前許多公共景點中,景點的管理部門與經營部門經常混淆不清,景點管理部門具有很強的營利沖動,看到游客一多,第一反應就是漲價,很少顧及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專家稱高票價根源在於地方利益集團對公共景點的挾持
據媒體報道,著名景區杭州西湖自2002年10月對外免費開放以來,取得了“名利雙收”的效果。杭州市旅游委員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02年杭州市旅游總人數為2757.9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為294億元。到了2011年,旅游總人數達到7487.27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為1191億元。與此同時,自西湖免費開放以來,杭州先后獲得“聯合國人居獎”、“國際花園城市”、“中國最佳旅游城市”等稱號,免費的西湖成了杭州最大的品牌之一。
“西湖模式”能否為其他公共景點所復制?劉思敏認為,西湖“免費+周邊消費”的運作模式,的確創新了景區保護、管理經營的理念和機制,為具備相似條件的景區,提供了可以借鑒的道路。但全國景點特點各異,不可能輕易將“西湖模式”在全國復制。想要真正解決景點門票問題,必須從根本上入手。
他建議,應該分類解決景點的門票價格問題:第一類是完全市場化的景點,價格應該由市場決定﹔第二類是完全公益性的景點,開發、管理、維護的成本應該由中央財政兜起來,門票實行政府定價﹔第三類是在公益性景點基礎上,經過大力市場開發,公益性與市場化兼具的景點,其價格應該實行政府限價。
“我國亟須建立國家公園制度。”劉思敏指出,由中央財政支持、中央政府統一管理維護的國家公園模式,應該是我國公共景點的發展方向。在沒有制定《國家公園法》的過渡期,可以選擇大約100個最具代表性的景區,列入國家公園預備清單,明確授權地方政府暫時托管,確立以“合理成本+合理利潤”為原則的門票定價機制,並向全社會定期公布經過第三方審核的景點財務情況。
吳必虎強調,想要徹底解決公共景點降價與免費的問題,就要打破地方利益集團對一些公共景點的挾持,這就需要由中央政府而非地方政府,來對一些公益性特別強的景點進行直接管理、維護,並由中央財政承擔相應成本。此外,媒體與公眾也應該成為公共景點改革的推動者,負責任地履行自己的監督權。
調查中,53.6%的人建議,公共景點的管理、維護應列入國家預算,防止出現地方利益集團,53.4%的人認為公共景點應該公開收費情況與運營成本,51.3%的人表示應該為公共景點免費立法,45.0%的人期待政府出台明確、具體的公共景點免費規劃。(記者 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