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因波動幅度未超50元 本次油價不調整--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新聞>>宏觀

發改委:因波動幅度未超50元 本次油價不調整

鐘晶晶

2013年04月11日07:17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中國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

  中國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

  3月27日新成品油定價機制出台,昨日是首個新機制調價周期日。不過昨日發改委稱,由於本次國內油價調整金額低於50元整,按照新機制本次油價暫不做調整,未調金額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

  新京報訊 (記者鐘晶晶)按照3月27日運行的新成品油定價機制,昨日距離上次油價調整滿10個工作日,也即調價周期日。不過昨日發改委明確表示,由於本次國內油價調整金額低於50元整,按照新機制本次油價暫不做調整,未調金額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這也是新機制后國內油價調整的首次落空。

  兩種情況不調價

  3月27日國內成品油價格首次下調,與此同時醞釀已久的新定價機制也同步實施,根據新機制,調價周期由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取消4%的調價幅度限制,挂靠油種也有所調整。

  不過發改委並未披露所調整挂靠油品的品種,原因為國內原油需求巨大,為防止國際炒家炒作,暫不對外披露。

  該機制還補充了兩種不調價的情況:1、當汽、柴油的漲價或降價幅度低於每噸50元,折合到每升調價金額不足5分錢,為節約社會成本,零售價格暫不作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2、當國內價格總水平出現顯著上漲或發生重大突發事件,以及國際市場油價短時內出現劇烈上漲等特殊情形需要對成品油價格進行調控時,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報請國務院同意后,可以暫停、延遲調價,或縮小調價幅度。

  下次調價窗口為24日

  發改委稱新機制的特點將是“該降就降、該漲就漲”,更加靈敏地反映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此前由於22個工作日限制,往往變化率達到了4%,國內價格仍未調整,也經常導致國內油價變動趨勢與國際油價不一致的情況。

  盡管目前發改委未披露油價調整幅度的具體公式及參考的具體油品,不過調整幅度仍基本依據10個工作日的移動平均變化率。

  發改委昨日明確表示,“4月10日前的10個工作日平均價格與3月27日調價前10個工作日平均價格相比基本持平。

  按現行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測算,本次國內汽、柴油應調價金額低於每噸50元。”根據現行機制暫不做調整,未調金額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

  按此推算,下次油價調整窗口為4月24日,25日執行。

  部分機構已預測調價落空

  此前實施調價機制由於可預期性較強,市場監測機構往往可以提前一周就能預計到調整走向和幅度。

  而新機制改為了10個工作日,而且並不設變化率條件,該調多少就調多少,且發改委調整了此前計算公式挂靠的油品且未對外披露,這讓市場機構對於油價變化預期難度增加。

  不過仍有不少機構如金銀島、卓創資訊和中宇資訊等多家機構預期此次油價調整可能由於低於50元/噸的幅度而落空。

  ■ 小貼士

  發改委承諾定期公布信息

  昨日發改委明確表示,此后無論國內油價調與不調,發改委都將在門戶網站及時公布。

  今后,在每次調價日,成品油價格需要調整時,發改委將在下午5點左右公布調價通知﹔調價金額不足50元、價格暫時不作調整時,將於調價日下午3點左右發布信息。

  ■ 延伸

  新機制被指朦朧摸不透

  3月27日實施的新定價機制最為顯著的一點即是讓外界了解每隔10個工作日油價就可能要調整,但是究竟如何調整,調整幅度是多少,由於發改委並未披露具體的定價公式,讓外界一頭霧水。

  分析師們用“朦朧”來形容當前的定價機制,由於發改委未披露具體挂靠油種,多家分析機構紛紛自己根據國際市場上經常被採用的原油指標價格自由組合推算出“模型”,並據此預測。

  對此各方看法不一,有分析認為新機制仍然霧裡看花摸不透,因此油價究竟該調多少還是政府說了算。

  但也有分析人士稱,縮短調價周期后這種朦朧的機制可以明顯打擊投機,“這種朦朧的機制下,貿易商一般不敢大量進貨,而會按需購進,當市場油源比較緊張時,不會出現幾家大量囤積的情況,有利於市場資源的均衡。”中宇資訊高承莎表示。

  就此前不披露具體挂靠品種,也有分析認為這是從戰略安全的角度考慮,中國的原油需求巨大,此前由於公布了挂靠油種,曾導致某個小油種短期內價格被過度炒作,不利於國內用油安全。

  中國能源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震教授此前表示,我國是世界原油進口大國,中國進口原油的來源和國內成品油定價挂鉤方式受到全球關注,很容易引起炒作,從國家和行業利益角度出發,不公布挂鉤油種可以理解。

  ■ 影響

  小型貿易商套利難度增大

  此前的油價定價機制由於調價周期較長,且調價方向和幅度明確可預測,容易給經營者充足時間以套利。例如,如果根據一段時間的國際油價走勢判斷后期國內油價將上調,有實力的貿易商就可利用當前較低的價格大量囤積貨源,待到有關部門宣布上調價格后賣出,以從中獲利。

  但是新機制縮短了調價周期,調整周期僅為10個工作日,國際油價每日變幻不定也讓油價調整的方向和幅度不易預測,增加了貿易商從中套利的難度。

  “從機制運行這段時間來看,貿易商購進明顯減少,觀望心態強,市場資源流通的速度變慢了。新機制讓油價調整難以預測,增加了貿易商操作風險。”中宇資訊分析師高承莎表示。

  山東一位不願具名的小型貿易商表示,從春節以來市場行情都很不好,銷售不旺,現在進貨也很少,這次價格不調整也不會輕易進貨。

  中宇資訊分析師王金濤表示,這些小貿易商以前一般都以1個月為操作周期,現在一個月可能調2次價,且調價方向和幅度不好預測,因此現在他們操作的量更少。也有分析師們擔心,由於今后小型貿易商如民營加油站操作空間減少,其利潤空間可能相應降低,可能會給下游優惠幅度帶來影響。

  ■ 揭秘

  新機制未挂靠美國WTI油價

  中國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4月6日在海南博鰲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新成品油定價機制更加市場化,對國際原油市場的變化反應也更加快速。

  張國寶透露,雖然新機制中挂靠油種並未公布,但顯然市場猜測的美國WTI油價並未進入中國成品油定價機制中的挂靠油種。

  張國寶說,“中國何嘗不想要以WTI定價的便宜原油,但是WTI是美國市場定價,並不賣給我們”。他表示,目前中國進口的原油都是用布倫特原油進行定價,“長期以來,國際原油貿易存在不公平,現在國際原油出口到亞洲后形成了亞洲溢價,中日韓進口原油多是每桶要高一到兩美元”。

  資料顯示,WTI是美國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目前WTI原油是全球原油定價的重要基准。

 

 

(責編:孫博洋、喬雪峰)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