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預期漲薪幅度
海歸實際漲薪幅度
海歸預期跳槽時間
又到一年留學季。2013年出國留學的中國人將連續第三年刷新紀錄達到49萬人規模。數據顯示,僅過去5年,回國的海歸人數約80余萬人。這些回國數年的海歸,職業現狀如何?近日,科銳國際調查了近500位海歸人才職業現狀,發布了《2013中國海歸人才職業現狀調研》。調研結果顯示,這些海歸在回國奮斗數年后,對薪酬的滿意度非常低,職業穩定性也偏低,而外企成了海歸們跳槽時的首選。受訪者提供的案例中,高學歷卻缺乏工作經驗者,回國奮斗的經歷明顯要郁悶一些,“就像國內大學生畢業缺乏實踐經驗搵工困難一樣,海歸如果隻有語言優勢和一張文憑,也很難站穩腳跟”。
薪酬與期望差距甚大
92%的受訪者期待今年的調薪幅度不低於10%,但實際隻有31%受訪者達成預期。巨大的心理落差導致僅有15.5%受訪者對調薪幅度滿意(含非常滿意)。對薪酬的失望導致近六成受訪者預期一年之內跳槽,薪酬、職業發展和福利成為影響受訪者跳槽的前三大因素。
徐周(化名),28歲,在加拿大攻讀酒店管理四年,2007年回國。因缺乏工作經驗,僅憑學歷難以進入國內酒店的核心部門,為盡快工作不再增加家庭負擔,徐周放棄專業,進入一家商業地產外資企業市場部工作,年薪4萬元。歪打正著的選擇,令徐周進入目前中國最熱門的行業之一。徐周在市場部工作3年后,跳槽去了另一家商業地產外企,從事招商工作。“做市場營銷容易做到頭,而商業地產的核心是招商。”出於這份判斷,徐周選擇跳槽轉崗。此后又經歷一次跳槽,徐周加入現在的公司,依然是一家外企,依然負責招商。
“當年剛回來沒有優越感,隻有學歷沒有經驗。”徐周說,公司給他不少特殊機會,但不是因為他的海歸身份,是因為英語流利,“總部領導層來上海視察由我陪同,也因此有機會接近老板,有機會表現。”
盡管目前的年薪比6年前的起薪已漲了4倍,但他對薪酬及今年的調薪幅度並不滿意。“這家公司的特點就是薪酬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但同時提供終身制合同、期權和分紅,公司希望員工能隨企業長期發展。”徐周暫無短期內跳槽的計劃,吸引他暫時留下的原因,並非那些長期激勵措施,而是公司提供的平台,能令他獲得更多招商、運營方面的經驗,在掌握這些經驗前,徐周決定忽略這份偏低的薪酬。
79%受訪者跳槽首選外企
79%受訪者在跳槽時,傾向去外企工作,其中又以歐美獨資企業為主。而最受海歸青睞的前三大行業,依次是IT、金融和消費品行業。在海歸扎堆的外資企業發展,其實海歸也備感壓力。
王秋(化名),32歲,在英國生活兩年多,拿到經濟管理碩士學位后,恰逢2008年金融危機,留學生在當地很難找到工作。頻繁碰壁后,王秋決定回國發展,但因全球經濟不景氣,她對回國找工作並無很高預期,也不堅持專業關聯度。回國后,她的第一份工作是成為一名財經記者,年薪12萬元。4年后,王秋再次申請英國的學校,希望能重獲充電機會,可惜校方發出的offer沒有獎學金,正在猶豫去留之際,獵頭為她帶來一個轉行的機會,成為一家外資零售企業的品牌經理。經過幾輪面試后,王秋成功獲得這份年薪40萬元的工作,相對回國時的起薪,增長233%。王秋對此很滿意,同時,換行能學習很多新事物,相當於充電,“我已過試用期,負責的項目剛開始成型,不論成敗,都能學到很多東西,暫時不考慮跳槽。”王秋說。
不過,王秋說,假設未來要跳槽,她還是首選歐美企業。“我的工作是負責品牌建設、市場營銷,歐美企業這方面意識強,工作時的溝通成本低,也有施展空間。另外,央企或大型民企也會考慮。”作為一名海歸,她並沒有什麼在職場的特殊優越感,“身邊很多沒有海外求學、工作經驗的人,英語非常棒,見識非常廣,比我這個海歸都強。而海歸這個身份,隻要攢點錢出去讀書就能換來,所以這個身份不僅沒能帶來優越感,還因此覺得英語、見識不及別人時,很慚愧”。
■專家Q&A
企業不會為海歸潛能支付薪酬
受訪專家:科銳國際人力資源有限公司、消費品行業業務總監於麗娜
Q:目前企業在雇佣海歸人才時,更在意什麼?
A:候選人的學歷所起到的作用在下降,企業更關注候選人的經驗值,這是基於現階段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特性,大量的產業轉型,導致企業面臨空前的壓力——在新的經濟形勢下,不丟失市場,還能繼續擴大市場。由於大量的企業處於同質化競爭格局,因此企業試圖通過創新打破這種格局,而經驗和知識都領先的海歸人才會更有價值。
所謂經驗和知識都領先的海歸,是指出國前從事的行業、職能,與回國后想要從事的工作有連貫性,他們出國就讀的專業是定向學習,這類人回國后既知識領先,又有之前的相關工作經驗,能在短期內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企業願意付出更大的代價抓取這類海歸人才。
而單純擁有知識領先的海歸,一類是沒有工作經驗直接出國讀書﹔另一類是指出國前積累的工作經驗和現在從事的工作沒有聯動性,比如一個海歸人才出國前做銷售,出國學了一個市場營銷的Master,回國后要做市場營銷,這和單純的銷售是不同緯度的經驗,因此他在市場營銷方面知識領先,但工作經驗不領先,這時企業不可能給出一個特別高的職位,至多是一個中層甚至更基層的職位。
現在的企業,是基於員工的業績表現支付薪酬,不是基於潛能支付薪酬。企業已經從仰望海歸人才的價值,轉變為追求實際體驗,即你的潛能到底能創造多少業績。
Q:對於正在工作中的海歸,或是即將回國工作的海歸,你有何建議?
A:有三點建議,一是找到自己的稀缺性,這種稀缺可以從知識領先、技能領先兩個維度找。二是心態。必須對中國的人才供給有一個客觀認知,不要單純憑借海歸身份去做職業選擇,必須明白自己在與一群技能領先的人才競爭,相對於這群人帶給企業的價值,如果是一個僅具備知識領先的海歸,能帶給企業的只是一個附加值,而這種附加值暫時不能轉換成生產力。想明白這一點,就能有一個成熟的心態,對自己的薪酬、職位和職業發展作出合理預期。三是必須想清楚回來后要做什麼,在國外求學期間,多參加相關項目,積累項目經驗,若是內容涉及中國的項目更要參加,這樣能拉近你的知識領先解決中國市場實際問題的距離。(記者 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