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警方日前查獲一個制售假冒化妝品的窩點,當場查獲2萬多件名牌化妝品。主犯為一對“80后”夫妻,是資深淘寶賣家,他倆的淘寶小店還獲得“五皇冠”這一代表淘寶網最高信用的評級。據介紹,店鋪達到“五皇冠”,至少需要20萬個來自買家的“好評”。在那麼長的經營時間裡,網店的售假行為為何沒被發現?
“非賣品”真假難辨
據悉,此次警方查獲的“五皇冠”淘寶店以銷售知名品牌的“小樣”、“中樣”為主。所謂“小樣”、“中樣”,通常是化妝品品牌在銷售正品時,免費贈送給消費者的小包裝試用品。由於是“非賣品”,所以網絡上有不少自稱“有渠道獲得小樣、中樣”的店家用遠低於市場的價格進行銷售。記者昨天在淘寶網上看到,標注“小樣”、“中樣”產品超過10萬個,涉及不同檔次的品牌。
即便是品牌工作人員,也可能分不清“非賣品”的真假。在某化妝品公司工作的馬小姐說:“正品可以從包裝、噴碼、質地,以及一些內部控制點判斷真偽,但‘非賣品’的包裝與正品有很大區別,規格也不同,還分內地、香港、國外等不同渠道,很難辨別。”
正因為此,很多消費者買了假貨卻仍為店鋪打上“好評”。據報道,此次青浦警方查獲的造假售假案件中,網店的好評率接近100%,直到案發,網店交易始終火爆。
權利人投訴很重要
消費者發現不了假貨,淘寶網為什麼不管?
淘寶方面表示,不管是不可能的。網站向來對假貨採取“嚴打”態勢,從成立之初就建立通過機器系統排查和人工專業團隊巡查等機制,此外還開辟了“曝光台”等欄目,及時更新打假結果。但淘寶方面坦言,從網站管理的角度看,權利人投訴是打擊假冒偽劣的最主要渠道。
目前,淘寶網發現假貨的渠道有三種,一是品牌權利人投訴,二是消費者維權投訴,三是淘寶抽檢抽查。“比如此次被警方查處的店鋪,消費者維權投訴為零,淘寶並不會去刻意檢查﹔如果權利人不投訴、網站又沒有抽查到,就很難發現店鋪的問題。”有關人士透露。
在這種情況下,權利人舉報顯得尤為重要:“權利人的投訴針對性強,還可以及時判斷產品真偽。”為鼓勵權利人打假,淘寶網向所有權利人開放了知識產權保護系統平台,任何權利人都可以通過該平台提供侵權商品的鏈接和証據,淘寶網在核實后立刻刪除產品信息,處罰相應店鋪。在這一體系下,2012年共處理侵權商品信息9400萬條,處罰會員95萬余人次。
上下聯動提高效率
不過,也有消費者提出反對意見:“五皇冠”堪稱淘寶網上的明星店,淘寶網不能隻依靠權利人,而是應該加大對這類店鋪的檢查力度。
淘寶網對此回應,目前整個阿裡巴巴集團已經有超過2000名知識產權侵權管理專職人員,每年在打假上的投入達到數億元: “未來這些數字仍將增加,並且不遺余力。”
但淘寶網也表示,僅靠網站的力量很難從根本上解決造假售假問題,因為網站是一個平台、一個渠道,並不是造假的發生地。所以迫切需要與線下的行政力量聯合起來,提高打假效率。據阿裡巴巴集團首席風險官邵曉鋒介紹,2012年阿裡巴巴就向警方提供線索共涉及72個品牌商品信息,涉案總金額1.7億元,抓獲嫌疑人總人數324人,團伙43個。在他看來,電子商務能為打假提供技術保障:“在電子商務平台上,每一筆交易在技術后台上都有記錄,每個售假者的信息都有跡可循,這就意味著,傳統線下假貨難發現、難追蹤的問題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解決。”
業內人士也指出,網絡打假牽涉到線上的網絡平台和線下的執法力量,必須將這兩方面資源整合起來,才能根治造假售假問題。在這一過程中,線上線下的合作需要由“事后移送”向“即時通報”轉變、由“相互通報”向“信息共享”轉變、由“各自為戰”向“協同作戰”轉變,對假冒偽劣和侵犯知識產權行為進行全方位、全領域的出擊。(任翀)
(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