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剛剛在天津閉幕的第七屆中國企業國際融資洽談會上獲悉,城鎮化建設正在我國各地加快建設,它對於擴大內需、改善民生等已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但與會專家同時表示,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人的城鎮化是核心,多種產業需協調發展。應防止城鎮化的“房地產化”傾向,構建立體的城鎮化系統工程,從而為“大城市病”的解決提供一種新思路。
人的城鎮化意義逐漸凸顯
隨著我國經濟增長放緩持續,城鎮化被寄希望於打開內需的重要突破口。在這一過程中,城市規劃、服務產業、環保理念都面臨全新的挑戰。而人的現代化卻容易被忽略。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委員王凱說,我國目前正處在城市大發展時期。他預測,大約到2030年前后,中國的城鎮化水平將達到70%。這就意味著約有10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中。這對於中國社會的發展應當是巨大轉變過程。
與會專家認為,城鎮化過程中最需引起重視的是人的城鎮化。原建設部總工程師、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主任金德鈞表示,城鎮化的本質是從農民不再耕種來到城市,從事城市的第二及第三產業。伴隨著這一過程中,同時發生著三個過程的變化:城市經濟發展帶來的農民進城務工沖動、城市的建設與規模擴張以及城市的社會與文化重建,第三個過程是城鎮化的核心。
他認為,強調人的城鎮化是城鎮化最為核心的,因為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城市擴張,還是社會發展,核心都是人,為了人生活得更舒適。“不解決外來人口與老居民的社會融合問題,城鎮化建設算不上是成功的。”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中心研究員、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袁崇法指出,隻重物態而忽略人的城鎮化顯然是本末倒置的。表面的統一規劃光鮮難以掩蓋違背人意願的深層次矛盾。出現這種情況,究其背后是形象工程與唯G D P政績觀在作祟。
從我國城市目前發展存在的問題看,美麗鄉村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新型城鎮化建設從一開始就要注重環境保護,為引來人、留住人、發展人奠定基礎。金德鈞說,我國垃圾處理至今仍未破題,類似北京垃圾圍城的情形在多地存在.霧霾、PM 2.5……不斷出現新的受到公眾關注的污染問題。如果新的城鎮建設如此,難以做到吸引人才。
英國城鎮化值得借鑒
在融洽會的“會中會”於家堡論壇上,英國倫敦市副市長愛德華·李斯特就英國城鎮化中圍繞人的需求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做了介紹。妥善制定城市開發政策,確定人口變化情況,合理規劃布局城市。在建設中,倫敦盡量不改變老城市傳統格局,減少拆遷與建設,不破壞綠地。從拓展不同城市功能入手,在交通、環境保護、發展文化中心等方面,讓每一塊土地更有價值。針對人口增減城市規劃也在細節作出調整,讓城市保持對人才的吸引力。
加快城市數字化建設,用科技創新滿足新興城鎮的需要。必須要進一步推動兩極分化協調的一體化的數字聯通。為此,在新興科技的潮流中,倫敦在數字化建設中始終保持與時俱進,並將這一優勢延伸到新興城鎮中。倫敦經濟取得成功最重要的經驗之一,就是科技城的爆炸式發展。
以推動城市周邊進入現代化進程。為發展周邊特別是沿海老舊港口,倫敦推出一項計劃幫助老舊港口重新煥發經濟和商業的活力,並提供超過2萬份全職工作。在這一過程中,倫敦吸納中國開發商前往當地開發房地產進行直接投資。目前這裡的零售、休閑區域都被充分帶動起來。
推進城鎮化應注重三方面問題
一是注重塑造新型城鎮良好環境,做到能夠吸引人、留得住人。
王凱說,倫敦、紐約、東京、巴黎都這些國際大都市在新一輪發展中,往往都立足於生態文明、科技創新的發展之路。中國在城鎮化過程中除了重視發展經濟,更需加強環境建設。城市的發展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發展和集聚,世界一流的城市,首先要具有一流的產業,要有一流的產業就要有一流的人才,要留住一流的人才就離不開一流的環境。
二是加強城市及周邊服務業發展水平,形成功能互補的城市集群。王凱以北京為例說,北京交通軌道總量已經接近400公裡,從全球來看都是相當大的,但城市仍舊存在擁堵,這與軌道交通到家裡最后一公裡距離的步行距離有很大關系。他認為,在配套服務建設上應在一些細節建設上花很大精力,為城市人群提供盡可能舒適的環境。
在環境建設中,城市的系統規劃密不可分。袁崇法認為,對於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言,解決人口過於密集的問題,要想辦法提升其周邊城市的服務功能,縮小核心城市與周邊的功能差距。應著重考慮在大城市一定距離范圍內形成一批新型的功能強大的城市群。
三是要防止城鎮化建設跑偏,既重硬件建設又不忽視軟件,尤其將人的城鎮化融入其中。目前各地城鎮化建設往往首先,甚至是隻重視硬件建設,特別是房地產建設。袁崇法首先肯定城鎮化從短期看確實可拉動經濟、刺激投資,但城鎮化本質是社會進步的過程,這一過程不僅是因為人口集聚、產業集聚需要房地產,更重要的是人類生活方式圍繞著現代化在進步。所以考慮人的體驗,特別是外來人口與社會的融入應對是城鎮化最需關注的話題,關注他們應用的社會福利,共享社會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