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需防債務危機“后遺症”--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歐洲需防債務危機“后遺症”

劉明禮

2013年06月25日07:30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近一段時間以來,歐債危機的壓力有所緩解:主要債務國融資成本較去年大幅下降,歐元區解體等系統性風險基本消除。表面上看,歐洲在危機發酵3年半后終於迎來了喘息之機,但從基本面看,歐元區所有國家的公共債務比例依舊呈上升趨勢,債務問題仍將長期困擾歐洲,並給經濟增長留下嚴重的“后遺症”。  

  首先,歐洲金融體系流動性不足,經濟增長缺乏信貸支持。在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中,歐洲銀行因持有大量華爾街“有毒資產”遭受巨額虧損。在隨后爆發的歐債危機中,又因持有的債務國債券貶值而遭受“二次打擊”。目前,歐洲銀行普遍面臨嚴重的資金短缺。歐洲國家政府由於赤字問題,不但無力救助銀行,同時為規避銀行業風險正加緊實施《巴塞爾協議Ⅲ》,要求銀行一級資本充足率達到3%,這進一步降低了銀行的借貸意願。根據歐洲央行最近發布的數據,歐元區銀行對私營部門的信貸規模已連續12個月下降。歐洲銀行問題與主權債務問題交織,解決難度非常大,且債務國未來可能發生的債務重組將加劇銀行的損失,信用緊縮局面短期難以改觀,這將成為制約經濟復蘇的“瓶頸”。

  其次,忽視研發創新,競爭力下滑趨勢加劇。進入21世紀以來,歐洲一直受競爭力下滑的困擾。2010年,歐盟曾在新頒布的《2020戰略》中,明確提出研發創新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平均每年都要達到3%。但在債務危機的沖擊下,各國忙於緊縮財政,創新問題長期被忽視。根據歐盟最新的統計數字,2011年,歐盟研發經費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僅為2.03%,27個成員國中,僅丹麥和馬耳他實現了既定目標。未來數年,由於公共債務和“財政契約”的限制,歐盟各國的財政政策總體上仍然偏緊,能用於刺激研發的資金有限,這意味著創新困境難有改善,這從根本上決定了歐洲經濟增長將缺乏“引擎”。

  第三,政治與社會形勢不穩,增長潛力被削弱。目前,歐洲國家的結構性改革尚未到位,要徹底解決債務問題,進一步改革勢在必行,這必然會對增長帶來一定負面影響。一段時間以來,改革的陣痛已經引發歐洲民眾的抵制,罷工、游行成了“常態”。與此同時,各國主流政黨的支持率普遍下滑,邊緣化小黨打著“反改革、反緊縮”的旗號得勢,歐洲政壇呈現“碎片化”態勢。政治亂局和政治僵局不時出現,不僅影響政府決策效率,同時抑制企業投資信心。據統計,當前南歐國家的外來投資水平僅為危機前的一半,而歐元區的失業率則不斷創歷史新高,希臘、西班牙青年人失業率已經超過50%。歐洲輿論強烈擔憂,青年人長期失業將導致其喪失勞動技能,損害國家長期增長潛力。

  危機帶來的傷痕,是否將給歐洲經濟帶來“失去的十年”,有待進一步觀察。


  《 人民日報 》( 2013年06月25日 22 版)

(責編:聶叢笑、李海霞)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