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開採致生態經濟損失驚人--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山西煤炭開採致生態經濟損失驚人

胡靖國、王菲菲

2013年07月08日08:16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孝義市西辛庄鎮王才堡村東沿窪山因塌陷而形成的裂縫。

  ?孝義市郝家寨村搬遷后的新房早已裂縫嚴重。圖為65歲的郝明林家,窯洞裂縫嚴重,且向下傾斜,為了防止窯洞坍塌,便用碗口粗的木樁子頂著。 記者 胡靖國 攝

  煤炭大省山西改革開放以來累計生產原煤100億噸左右,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障。然而,煤礦開採卻為生態環境本就脆弱的山西留下了大面積的煤礦採空塌陷區,致使數千村庄房屋受損、耕地毀壞以及飲水困難。據山西省國土部門的資料顯示,至2015年,山西煤炭開採導致生態環境經濟損失至少達770億元﹔至2020年,煤炭開採導致生態環境經濟損失至少達850億元。

  山空地陷 災害損失不斷上升

  山西省發改委2008年進行摸底調查的結果顯示,改革開放以來,山西累計生產原煤近百億噸,形成63億立方米的採空區,採空區面積5115平方公裡,引發的地表沉陷面積達2978平方公裡,造成礦山地面塌陷、地裂縫、滑坡、崩塌約2146處,3309個村庄、66萬人受到影響,1082平方公裡的耕地、42.6平方公裡的林地遭到破壞。

  然而,這一數據還在不斷上升。長期研究這一問題的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員李連濟說:“隻要有煤炭開採行為,就會形成採空區,而且是採多少煤就會形成多少立方米的採空區。山西近幾年每年的煤炭產量在6億噸以上。因採礦造成的採空區及由此引發的地質沉陷災害,在面積上肯定呈擴大趨勢,受災人口也是逐年增加的。”

  山西省發改委地區處副處長張元璧介紹說,煤礦採空造成的災害是一個逐步顯現的過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煤矸石大量堆積,環境污染加重。據介紹,山西煤矸石堆積量已超過10億噸,且以每年5000萬噸的速度增加。矸石中的有害成分通過徑流、淋溶和大氣飄塵,嚴重破壞了周圍的土地、水域和大氣。

  其次,水資源漏失量大,人畜飲水困難。採煤造成的水資源破壞面積2萬余平方公裡,導致1678個村庄的80萬人口、10萬頭大牲畜飲用水困難。年排放礦井水5億噸,全省受污染的河流長達3753公裡,致使太原、大同、陽泉、長治、晉城、臨汾等城市水質含鹽量較原先有不同程度升高。

  第三,水土流失面積大,植被破壞嚴重。採煤造成土地裂縫、土壤退化、糧食減產,甚至顆粒無收。

  一些專家認為,山西等華北地區所處的地震帶近幾年呈活躍趨勢,採礦造成的大量採空區與其互相影響,一旦發生大的破壞性地震,后果不堪設想。

  據山西省國土部門的資料顯示,至2015年,山西煤炭開採破壞生態環境經濟損失至少可達770億元﹔至2020年,煤炭開採破壞生態環境經濟損失至少可達850億元。

  家園被毀 村民被迫多次搬遷

  兌鎮鎮郝家寨村位於山西產煤大縣孝義市的西部山區。該村建於1506年,原來依山而建的窯洞四合院因為煤礦開採導致山體滑坡而被整體推平。

  郝家寨村有890口人,包括村庄、耕地林地和荒山荒坡在內的5000多畝地現在已經全是煤礦採空區。由於煤礦開採造成地面塌陷、房屋受損,從1977年到2006年,村子總共搬遷3次,每次都是從塌陷區搬到已經多次塌陷后地質條件相對平穩一點的地方。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郝家寨村看到,即使是搬遷后的新村,房屋也早已裂縫嚴重了。在65歲的郝明林家裡,原本7孔窯洞隻有1孔能住人,其他幾孔窯洞向下傾斜,牆上盡是裂縫,為了防止窯洞坍塌,便用碗口粗的木樁子頂著。其中一孔窯洞因為傾斜厲害,屋裡一共頂了6根柱子,人進去都無法下腳。

  “最害怕就是下雨的時候,外面下雨裡面也下,滿窯洞都得拿盆盆罐罐接著,不知道哪天就塌了。”郝明林說。

  除了房屋問題,在煤礦採空區,飲水成了一大難題。村支書郝建國說,村裡1992年打了一口450米的深井,但2010年因為地下裂縫錯位也提不上水了。現在村民們吃的水由當地一家國有煤礦每隔兩天送一次,一次兩小時。所到之處,記者看到村民家裡盛水的水缸、臉盆、水桶遍地都是。因為沒有水,洗衣機都變成了儲物櫃。

  而在孝義市西辛庄鎮,截至2008年年底,該鎮煤礦採空區已達到8.38平方公裡,涉及到23個村庄。煤礦開採導致大量地表崩塌、滑坡、沉降、裂縫和塌陷,同時造成房屋、交通設施、水利設施大面積破壞。

  這樣的情況在山西眾多產煤地區普遍存在。近年來,因為煤礦採空,造成的房屋倒塌、地面下陷,致使人畜掉入塌陷深坑的事情時有發生。

  生計無著 年輕人無奈外出打工

  煤礦採空區所在的村庄由於有煤,往往是一個地區相對富裕的地方。但隨著煤炭資源的開採殆盡,人們失去賴以生存的資源,煤礦開採又使耕地遭到破壞,村民們面臨生計無著的境地。

  有著1.6萬人的西辛庄鎮,以前不少村民靠下井採煤和依托煤礦搞運輸謀生,但由於煤礦資源整合,煤礦數量大幅縮減,煤場也因整頓而關閉,許多村民不能再靠煤吃飯了。該鎮黨委書記王勇告訴記者,西辛庄鎮以前是孝義市最有錢的鄉鎮,財政收入最高時每年近4億元,而2012年卻隻有4000萬元,成了孝義最窮的鄉鎮。

  這裡的農民不僅失去了煤炭,也失去了千百年來賴以謀生的耕地。由於煤礦開採,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失去了保?的功能,即使最耐旱的庄稼也難得有好的收成。在西辛庄鎮王才堡村,以前上百畝平整的耕地塌陷成魚鱗狀,荒草叢生,一不小心就會掉進深坑裡去。村主任范雙龍說,以前這裡種核桃、玉米、高粱和谷子,現在全成荒草了。“年輕人都出去打工,年紀大的隻能在村裡待著。”他說。

  郝家寨村同樣面臨這一問題。該村村民郝子書說,以前村裡有1980畝的耕地,現在除了六七百畝地種核桃樹外,其他都荒廢了。“耕地裂縫,地下水上不來根本種不了庄稼,即使是核桃樹也長不高。”

  沒有了耕地,人們隻能出去打工。42歲的王才堡村村民沈濟武靠外出打零工養活著一家4口人。2個孩子都在上學,家裡一個月花銷最少1000元,僅冬天的燒煤取暖費就得1500元。沈濟武一年不到1萬元的收入使得這個家庭早已捉襟見肘,不得不向親戚東湊西借。

  “沒有錢修不起房子,也搬不走。”沈濟武說,“國家不採煤不行,但最起碼把我們安頓好,讓我們住到安全的地方。”

  范雙龍等村干部反映,按照國家“誰破壞誰治理”的規定,家園被毀村民應該找煤礦討要個說法。山西煤炭資源整合后,煤礦都歸了國有企業,這些國企架子大得很,村民去了連個管事的都見不著。最后隻能找政府,而政府也無能為力,致使矛盾沖突不斷。

  “人們的生活水平低,老百姓活得很痛苦。”王勇說。

  本版稿件均由記者胡靖國、王菲菲採寫

(責編:郝帥、喬雪峰)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