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鄺野
“我一個朋友的媽媽曾跟她說,你別跟吳強玩了,天天就知道打游戲,看他以后怎麼辦。”從廣州美院畢業的吳強笑著告訴羊城晚報記者,他因為愛打游戲,沒少挨父母罵。念高三時忍了一年,在得知被大學錄取后,他在網吧狂打了一個暑假的游戲。“當時報了個設計專業,就想以后自己設計游戲,但大家都反對,可現在我是朋友裡最早找到工作的。”
游戲曾被認為是不務正業的代名詞,然而近年來,游戲行業已變為最熱門火爆的行業之一。
手機游戲(簡稱“手游”)更成為行業中的生力軍,A股但凡沾點手游概念的上市公司,今年以來股價增長的速度隻能用瘋狂來形容。隨之而來的是各種關於“游戲哥”的傳說游戲行業“人少、錢多、速來”、起薪7000-8000元、年終獎高達數十萬元等等。
有很牛的作品就有很牛的工資
來自廣州美術學院的小湯最近剛入職一家大型游戲公司,尚未領到第一個月薪水的他告訴羊城晚報記者,跟老板最后談定的基本工資約為5000元。“干我們這行,隻要有很牛的作品,就會有很牛的工資。”在一起畢業的同學中,小湯覺得自己的工資隻在中上水平,“因為我在學校裡有一些作品”。不過,壓力之大也不言而喻,“以往在學校裡交一份作業,老師可以給很多天時間,現在一天有時候要完成好幾個設計。但在公司裡能看到自己的上升空間,隻要技術熟練,工資自然水漲船高。”
羊城晚報記者隨即調查發現,大多數接受採訪的廣州游戲公司一線工作人員都認為,隻要工作滿五年,拿8000元到1萬元的月薪並不難實現。
事實上,在游戲公司裡工作的“游戲哥”人人都有一個“屌絲夢”就是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成為像老板一樣“玩完游戲再做結構調整、還能拿到50萬元年終分紅”的人。“我們大部分高層都是從一線一步一步升上去的,他們對一線的實操非常了解,也給了我們年輕人一個努力的方向,或者說是希望。”在廣州市科韻路信息港內一家中型游戲公司工作了近四年的姜先生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
在北京一家游戲公司上班的小陳也向記者確認,隻要自己的業務水平過硬,其所在的公司的待遇和外界盛傳的“起薪8000元、高達幾十萬元的年終獎”行情差不多。
游戲業人才缺口龐大
“隻有我們的學生挑游戲公司,沒有游戲公司挑(剔)我們的學生。”擁有中國美院傳媒動畫系主任,和中國軟件行業協會游戲軟件分會游戲人才培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雙重身份”的路海燕不無自豪地告訴羊城晚報記者。
今年號稱“最難就業年”,全國699萬畢業生“嗷嗷待哺”,企業計劃招聘的崗位數卻不增反減。然而在不少高校畢業生“跪求”工作而不得之時,游戲行業卻遭遇人才“飢荒”。
數據顯示,僅2012年上半年,就有495家游戲公司在某業內網站人才頻道共發布了3861個職位的招聘信息,其中技術類人才(程序、美術、策劃、測試等)佔了2/3。其中,游戲美術的需求量最大,佔總需求職位的26%﹔程序員的需求量緊隨其后,佔22%。而在需求量最大的游戲美術人才中,又以3D類的需求最火爆。隨著手機游戲的迅速發展,手游產業人才缺口也更大。
據透露,現在一名手游公司的策劃經理和iOS游戲策劃經理的年薪已相當可觀。但針對這些經理級別的用人狀況,路海燕表示:“目前游戲行業是今天你挖我,明天我挖你的現狀。雖然游戲產業市場看似一片光明,但如不解決人才問題,未來將岌岌可危。”
“我們自己的感覺,這個行業的工作確實比其他有的專業要好找一些。”吳強告訴羊城晚報記者,他的同班同學中不少人就業時都選擇了游戲公司,“一是因為興趣,二是因為待遇相對不錯”。
老板員工共處一室打游戲
在一家游戲公司裡,時不時就能看見老總和普通員工共處一室打游戲的壯觀場面。科韻路一家游戲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羊城晚報記者:“玩游戲是硬性任務,大家都要玩,尤其是我們自己生產的,更要玩透。”
“(游戲公司)老板一般有三項議程,第一就是玩游戲,然后是開會、策劃新游戲架構和做決策”、“他要求每個人都寫日報,匯報今天做了什麼、學了什麼,廣州這邊的游戲公司都是這樣的,老板很喜歡看到我們加班”、“但他一般不陪著加班,且從不吃公司訂的盒飯”。一說起公司老板,一群終日埋頭在游戲裡的年輕人立馬七嘴八舌地說笑起來。
在打游戲的人當中,偶爾會出現一兩個“神秘人物”投資人。已經投資了三個游戲項目的馮國君說,自己投資的一個項目已經盈利,並用六個字來形容游戲行業:高回報,高風險。他表示,在投資前首先要考察的是游戲的制作水平,一般會傾向於投資熟悉的創業團隊,或者大公司的項目,因為各方面比較有保障。不過,當前已經越來越多人加入游戲行業,游戲已成為“紅海市場”。
“現在對游戲行業的投資已趨於理性化了,幾年前隻要說是做游戲,老板就會投,覺得穩賺,現在更謹慎了。相對來說,現在手游的熱度更高些。”馮國君告訴記者,他認為現在中國手游最熱的城市是成都,“創業團隊非常集中,而且創意相對新穎”。(記者 劉珊 實習生 趙萍 曾燕燕)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