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17日電 (聶叢笑)今天上午,商務部召開例行發布會。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會上指出,今年上半年農產品“賣難”現象比往年減少了很多。據商務部“賣難”輿情監測系統監測,今年1-6月份各地報告農產品“賣難”事件有21起,涉及農產品大概有225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將近30%,其中大范圍的“賣難”基本沒有發生。
沈丹陽表示,這種情況跟商務部和有關部門共同採取的一系列解決農產品“賣難”的措施和所建立的長效機制有很大的關系。由商務部協調相關部門出台政策,通過支持南菜北運、西果東送、農產品流通綜合試點,引導地方和社會資本投入到流通基礎設施,明確農產品流通設施公益性質,打造農產品跨區域流通鏈條等措施起到了積極作用。
另外,商務部制定分級響應、分品種應對的“賣難”工作機制,規范程序和措施,提高了應急處置能力,通過城鄉市場監測系統,新農村商網等平台為農民和經營者提供農產品市場信息服務,引導農民合理種植,並在信息服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沈丹陽說,這些措施都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農產品生產某種程度上說還是要靠天吃飯。另外還有地域性生產和全國的消費,季節性生產和全年的消費這樣農產品特點決定了農產品價格波動仍然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機制、加大工作力度、爭取更加及時、有效的解決“賣難”問題,切實維護農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