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已過去5個年頭,但人們心中永遠抹不去那刻骨銘心的記憶。每年的9月15日,人們都會不由地想起2008年雷氏兄弟公司倒閉時心中的恐慌。5年過去了,美國媒體並未慶祝美聯儲的救市大勝仗,更多的是疑問,如果在某些方面採取不同的救助措施,是否可以緩解持續很久的經濟疲軟和高企的失業率。一些政策失誤是否令危機惡化,或者說為下一次危機埋下了隱患?
即便美聯儲一再強調經濟實現了溫和增長,但美國仍有1130萬人處於失業狀態﹔作為次貸危機的重災區,房地產市場也並未讓人徹底放鬆警惕,雖然住宅價格正在攀升,但相較於危機前,現在的價格仍下跌了30%,每6個住房抵押貸款持有者中就有一個的貸款金額高於其住房的價值。
盡管目前情況仍一團糟,但依舊出現了一些收入可觀的大贏家。
“后危機時代”,所謂的贏家正是那些會善於利用美聯儲量化寬鬆政策的人。銀行業算得上是贏家中的贏家,因為今年第二季度,美國銀行業總體盈利422億美元,幾乎是2010年同期收入的兩倍,這在行業歷史上都是創舉。銀行業今日的輝煌自然與當年7000億美元的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以及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的量化寬鬆政策有直接關系。銀行業盈利了,但“大到不能倒”的難題仍然存在於金融體系中。據調查,以摩根大通為首的5家大銀行的資產佔比在危機后不降反升,資產規模已由2007年的38.4%升至現在的43.9%。
除了銀行業,美國大公司也是贏家。盡管全球經濟大環境不景氣,且美國經濟長期處在低速增長期,但在政府低利率政策之下,第二季度,美國大企業的收入也以2.1萬億美元的速度在增加,幾乎是2008年末增速的兩倍,也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的盈利速度。大公司的利潤從何而來?大量裁員以及削減成本看似是直接原因,但歸根到底,還是美聯儲的超低利率政策讓大企業抓住了債務重組的機會。
而第三大贏家要屬那些超級富豪們。2008年金融泡沫破裂后,一些富豪的資產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縮水,但美聯儲的超低利率政策還是讓他們保住了手中的地產和股票。專門盯梢超級巨富的財富-X公司的一份最新調查報告顯示,全球淨收入高達3000萬美元的富豪人數已經接近20萬,創歷史新高。2011年這一數字僅為18.6萬。這些富豪的財富總值已經超過278萬億美元,而兩年前僅為25萬億美元,更夸張的是,這20萬富豪的總資產相當於美國、日本、巴西和印度GDP的總和。
當然,伴隨贏家出現的還有眾多慘痛的輸家。在超低利率政策下,最大的輸家莫過於全美普通家庭。拿5萬美元存入銀行,危機前,按年率儲戶可以淨吃2000美元利息,但危機后,儲戶隻能賺得115美元利息。與此同時,大公司盈利了,低迷的就業市場並未得到改善,低技能勞工者的日子依舊很艱難。
伴隨美聯儲量化寬鬆政策退出的跡象愈發明顯,全球資本動蕩開始加劇,資金撤離東南亞國家回流美國的跡象明顯,印尼、印度成為重災區,匯率大幅下滑,且股市與債市面臨拋售,這是否是新一輪亞洲金融危機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