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黃金周對國內旅游收入影響不大
清華大學假日改革課題組負責人蔡繼明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大部分人認為黃金周對旅游有促進作用,我把這稱為‘黃金周幻覺’。公布的旅游收入數據都是黃金周7天的總量和增長率,和上年相比確實在增長,但不能拿一周的數據代表全年。而且黃金周期間旅游收入的增加僅僅是旅游消費的集中,是一種時間上的轉移,對全年旅游收入的增加並無實質性的貢獻。”
課題組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相關數據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國內旅游收入的變動和黃金周的有無、多少都無關。
1999年實行黃金周之后到2012年,國內旅游收入的復合增長率是17%。而1999年實行黃金周之前的12年間,國內旅游收入的復合增長率是28%。2008年取消五一黃金周之后,旅游收入的增長率不僅沒有下降還有所上升。
蔡繼明認為,在人們的消費支出給定的情況下,旅游支出多了,其他消費就少了。旅游收入的增加,並不能代表整個社會的消費增加。黃金周沒有刺激消費的積極作用,反而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
一、黃金周期間,億萬人次集中出行,會給旅游業帶來極大的壓力。任何一個行業或企業的供給能力沒辦法滿足井噴式的需求,必然會導致供不應求,價格上升,服務質量下降。對於消費者來說,價高質低﹔對於旅游業來說,黃金周期間擴大生產能力,之后必然會造成生產能力閑置。
二、萬千游客集中游覽,超過景區的承載能力,對景區造成嚴重的破壞。如果景區分散在全年接待同樣數量的游客,則對景區的破壞程度要輕得多。
三、黃金周會對其他行業造成沖擊。全民放假會使眾多行業停產,對制造業、建筑業、股票交易、期貨貿易、進出口貿易等造成影響。
四、調休把人們正常的工作、休息的節律打亂,長此以往,不利於勞動者身心健康。
五、加大了政府的行政管理成本。為了應對黃金周期間可能出現的各種社會公共管理問題及各種突發事件,政府不得不額外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蔡繼明建議,取消黃金周,全面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既能滿足人民旅行和探親的需要,也能夠避免一窩蜂地集中出行造成的人滿為患,這是最合理的假日制度,也是國際上通行的假日制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