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2013,個人理財經歷的無奈與驚喜【5】

2014年01月14日10:33    來源:南方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2013,個人理財經歷的無奈與驚喜

  12月

  藏家

  一個梅瓶拍1.6個億

  資深收藏家何志堅來自東莞,2013年讓其最難忘的一件事就是蘇富比在香港的秋季拍賣。他告訴記者,拍場上他收藏了官窯和幾件明清犀角杯。在他看來,未來拍賣的熱點會在瓷雜項,這兩件珍品如獲至寶。

  據何志堅表示,按照同類型的比較,蘇富比拍賣的永樂、永宣花瓶中,去年有一個梅瓶拍到了1.6個億,說明永宣當年的藝術價值很高,“以瓷雜件來說,永宣年代的東西都是頂尖的,但國內藏家更熱衷於明清年代的佛像。”

  他摸著自己的藏品對記者表示,佛像的藝術價值也是相等的。現在國內拍1000多萬元的永宣佛像十分常見,國外市場中,永樂佛像也有拍1000多萬的,價格上還是有空間的。何志堅指出,目前佛像類沒有永宣的陶瓷大罐、碗受更多人接受和追捧,可隨著對宗教的認知,價格應該有回升的,具體回升多少,要看市場,還要看國內的實際情況。

  事實上,今年初以來,收藏市場上古代字畫價格已經開始調整,一些大名頭的畫家如張大千、齊白石作品價格都有所回調。但瓷雜方面,卻繼續往上漲。“業內各個玩雜項的行家最近都在買佛像,這幾年字畫這塊漲得太厲害了,而瓷雜項已經平穩了好多年,應該會漲,而會換一個板塊來調整。”

  談到歐美收藏佛像時的不同審美方向,何志堅說,從審美觀來說,歐美更注重唐代、宋代的雕塑類佛像,國外對於中國永宣時期的藝術含量、歷史價值的研究不是很深。例如永宣年代的皇帝用懷柔政策把佛像送給藏區的首領,這些歷史事件,很多老外不知道,也沒有國內藏家那麼看得重。

(來源:南方日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