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凌晨1時許,北京站,由北京開往臨汾的L697次臨時旅客列車前排起了長隊,辛苦勞累了一年甚至幾年的人們翹首以待……
跟車採訪前,筆者想象中的臨客列車,是在一個半廢棄的站台上,緩緩駛來的一輛綠皮車,焦急的乘客蜂擁而上,甚至翻窗而入。然而,眼前完全是另一幅場景:一輛干淨整潔的紅皮車停靠在站台上,拖著行李的乘客們排著隊,在乘警的幫助和疏導下秩序井然地上車。
登上列車,車廂內依舊擁擠,但擠而不亂——乘務人員幫忙搬運行李,看到地面臟亂立即就拿起掃帚打掃干淨。值乘的臨汾鐵路公安處乘警,也在向旅客發放印有安全常識和乘警手機號碼的“警民聯系卡”,並且不時地提醒旅客。
“師傅,衣帽鉤上最好別挂衣服,貴重物品要隨身存放!”
“你們幾個是一起的吧?晚上要輪換著睡覺,相互照看著,千萬別丟了東西。回家過節是高興的事,別因為這影響了心情!”
家住山西臨汾、坐在車廂另一端的李先生無心的一句“沒聽清”, 讓乘警種承又特意擠挪了過去,提高了嗓音,再次重復了一遍。
筆者看到,這是一輛有空調的臨客,與窗外寒冷的天氣相比,車內溫度較高,乘客們擠得汗流浹背。但這擋不住乘警的盡職盡責。邁過倚疊如山的行李,穿過擁擠的人群,走走停停,在列車已經開動10多分鐘之后,種承終於走完了一節車廂,堅持去下一節車廂。
“在北京站上車的旅客已有1450余名,火車處於超員狀態。旅客越多,他們越容易急躁,我們就越是要耐心服務。”據種承介紹,為了保証旅客安全,他們專門抽調了4名乘務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乘警長和14名民警,增援臨汾乘警支隊所擔負的這趟臨時客車的執乘任務。
穿過城市,L697次列車駛入漆黑的夜色中。“這個時間段,旅客勞累,又容易睡覺,警惕和防范意識特別薄弱,一些不法分子很容易下手,我們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 為了不打擾旅客休息,當看到一些旅客財物放在茶幾上,或者錢包、手機有點外露時,種承會輕拍旅客肩膀,小聲地提醒。
觸景生情,筆者在跟車途中不自覺地冒出一句:“這個職業很辛苦吧!”
“干我們這行,都有三大‘職業病’。飲食不規律,就會有胃病﹔常年在火車上工作,難免會耳鳴﹔一旦耳鳴了,我們工作時的說話聲都特別大。”說話間,種承還不忘踮起腳尖,探出腦袋,看看車廂的另一端,並丟給我們一句:“旅客能平安回家,咱再苦也是甜!”
列車到達太原站時,筆者特別注意到一個細節:有位“旅客”和種承簡單地交流了幾句,然后迅速消失在換乘的人群中。仔細一打聽才知道,這位“旅客”是位經驗豐富的反扒尖兵,平時游走在旅客之間,專門往人多的地方去,對扒竊、盜竊等違法犯罪活動進行跟蹤打擊,為旅客守護平安。
一路上,正是平安衛士的相伴,車廂內始終井然有序,歸心似箭的旅客有說有笑,洋溢著歸鄉的興奮和喜悅。晚上7時30分的臨汾,夜色已濃,燈火通明的列車上,廣播中傳來輕快的音樂聲,接著是播音員親切的聲音——“各位乘客,前方到達臨汾站……歡迎下次再次乘坐本次列車,祝願您旅途愉快。”
《 人民日報 》( 2014年01月29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