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演員到導演的心路歷程
問:與演員相比,導演要操心的事情更多,你從演員跨界到導演,有哪些感受?
徐崢:做導演要照顧到的事情會很多,(這個轉變)都和表達有關系。當你滿足於用一個角色進行表達,那就可以做演員。但當你不滿足於一個角色,而是希望通過一個整體來呈現你所想表達的東西時,你就會去做導演。當你的想法比別人更多、更全面,考慮的更加周到,你的意圖更加明確的時候,你自然而然就變成了一個導演。
問:做演員的經歷對做導演有哪些幫助?
徐崢:我認為自己還不是一個職業導演,我只是偶爾拍了一部戲。其實我還是一個演員,當好的劇本,好的角色來找我時,我還是會抵抗不住誘惑。但如果我腦子裡有一個想法,特別想把它付諸實踐的時候,我可能就變成一個導演了。而職業導演應該是腦子裡對自己的職業會有一個很有序的規劃。職業導演更像一個純粹一點的藝術家。
問:演員和導演更喜歡哪個角色?
徐崢:我更偏向於制片人吧,當然我說的制片人也是一個業余的。我認為,中國現在最缺乏的還是職業的制片人和專業度更高的編劇。制片人不一定像導演那樣去拍片子,但他也懂電影應該怎麼拍,同時要清楚電影的內容、題材、類型,選誰來演,誰來導,這就是制片人的工作。我在做自己電影的時候,我就是制片人。
新作品和未來計劃
問:近期有沒有一些新的拍片計劃?
徐崢:很多人關心的《港囧》還在籌備中,還在做劇本。現在不給自己壓力,把劇本做成熟,做好以后再開始拍。應該會是一部像《泰囧》一樣的自編、自導、自演的片子。
《泰囧》拍完,很多人跟我講你要不要拍一個“意大利囧”,拍一個“德國囧”。我現在每到一個地方,隻要發當地的照片,下面評論就會說,你是不是在拍“什麼囧”啊?我到香港去,別人說你是不是在拍“港囧”啊?可見電影對普通老百姓的影響,很有意思。
我相信電影會有更多走出國門的機會。好萊塢的電影也經常在國外取景,這是電影產業全球一體化,因為電影裡要展現我們這個世界,不僅僅是局限在美國或者中國。
問:排除票房這些因素,單從作品本身來講,您希望下一步作品與之前相比,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徐崢:《泰囧》其實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類型片,我要做一個喜劇片,希望片中的那個人物和觀眾之間有一種(聯系),觀眾可以通過影片主人公去體會他的那個世界,而這個世界是我們所熟悉的。在這個前提下,我覺得還有很多故事可以做。我再做片子的挑戰,在於我要是換一個別的主題,但是我仍然要在一個類型片的框架裡面,比方說喜劇或者混搭一種別的類型,我還能不能把故事講好,還能不能把它拍好。
我會選擇類型片,希望當我的影片出現在電影院裡的時候,大家能夠獲得很明確的信息,這部電影大致是什麼樣的一個電影。當我們的海報,預告片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時候,我希望能夠激起觀眾的好奇心,同時觀眾已經對片子有一定的了解,不是對這部電影一片茫然。這是離市場更近的一種方式。
(來源:新華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