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網絡上一個穩秘的角落裡,正在上演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各路極客就比特幣該不該進行改進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區塊鏈應該怎麼擴容?擴容方案會不會影響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原則?
對此,比特幣聯合創始人Mike Hearn撰文說,關於比特幣社區爭論的這些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了,溝通破裂。Mike Hearn承認,比特幣社區正在分裂,比特幣也開始分裂為兩個版本。這兩個分支分別是Bitcoin Core(比特幣核心錢包)以及基於其同一程序的微變種程序Bitcoin XT。有反對者甚至說,現在發行的比特幣軟件是“山寨比特幣”。北京時間2015年8月16日,Bitcoin XT已經有了一個完整的發行版。
Mike Hearn表示,在5個比特幣核心維護者中,Gavin和他自己支持分裂,但是其他3位則持反對意見。雙方各執己見,都覺得自己是在保護比特幣的去中心化。
為何要分裂
“比特幣的分裂本身就是人為的,就是社區內想的一些優化方案。”比特幣交易網Btctrade創始人兼CEO張壽鬆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說,比特幣本身是有一定缺點的,對於這個缺點,有些人認為應該去進行優化,但這個優化在原有的系統上沒法平滑地過渡,所以比特幣就隻能進行分裂。
比特幣其實就是網絡上一串代碼,設計者通過設計,能夠讓用戶在一個去中心化的、點對點的網絡中通過比特幣完成支付,其獨特的地方在於不需要一個中央的清算中心或者金融機構對交易進行清算。用戶隻需要互聯網連接以及比特幣軟件就可以向另外一個公開的賬戶或地址進行支付操作。
在比特幣的世界中,有一群參與者名為“礦工”。他們的任務是從“節點”上收集合法的轉賬。大概每十分鐘,他們會在“賬目表”中增加一個新的頁面。頁面的增加是通過“礦工”將新“賬目頁”回傳至“節點”上來完成的。在比特幣界,賬目頁面被稱為“區塊”,每一個賬目被稱為“區塊鏈”。
在比特幣社區內,區塊的大小應該增加多少以及何時增加一直以來都是爭論的熱點。支持陣營提倡大幅度增加區塊大小同時盡快實現這一技術。他們的觀點是,如果不這樣做,比特幣體系在明年一早就會因耗盡生產能力而崩潰。對此,Mike Hearn警告說,到時交易可能需要幾個小時后才能確認,費用也會巨漲。同時,他在5月份發表的微博中寫道:“比特幣最終會生存下來,但是它也會失去重要的發展動力。”
對立陣營由另外3個主要的比特幣開發者組成,他們則擔憂草率地增加區塊大小會導致中心化,使比特幣變成更加傳統的支付系統。這對於比特幣純化論者非常重要,他們堅持的是用貨幣的去中心化方式經營貨幣。比特幣系統現在依靠許許多多獨立的“節點”,而大額轉賬將會因為新系統而佔用更多的硬盤存儲空間,提高運行“節點”的成本,因此很有可能降低“節點”總量。而這將加劇目前參與者本來就在減少的狀況。
對此,原okcoin聯合創始人何一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運行節點成本的上升,我覺得是必然。總體來看,如果說你現在還可以隨便拿一台筆記本電腦就能夠挖到比特幣,那我覺得它的普及程度會非常高,但是對比特幣的未來發展未必是有利的。”
這場辯論既是意識形態上的,也是技術性的。比特幣社區有一套解決此類沖突的流程,但是流程本身在設置上就非常緩慢,而且隻有達到所有人都滿意時才會產生最終決定。作為反對陣營的開發人員,Mike Hearn和Gavin Andresen對於長時間懸而未決的爭論非常失望,於是決定組織投票公決來推進事情的進程。一旦75%以上的區塊由Bitcoin XT來處理,那麼最早在明年1月份,它就會升級到一個高達8兆的模塊(同時每兩年雙倍升級區塊的大小)。到那時,仍然使用“Bitcoin Core”軟件的節點就會被比特幣系統排除在外。
是壞事也是好事
說到底,比特幣的分裂是兩個比特幣改進提議和兩個軟件版本的爭斗,比特幣領域發布的另一個軟件版本在軟件領域被稱為“分叉”。分叉在軟件領域是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在谷歌創建了安卓系統之后,亞馬遜、諾基亞和其他設備制造商也創建了他們自己的版本,為了使自己的產品區別於其他產品。谷歌允許開發者對安卓系統進行一些修改,但不允許特別巨大的改動,他們會阻止與其不兼容的設備使用自己的應用商城。這種情況下,安卓系統就是半開源性質的。
事實上,許多成功的項目都是從分叉開始的,比如博客平台WordPress和WebKit等。
“分叉可以作為創新的催化劑,通過自然選擇法則,產生出更高質量的軟件。”Wedbush 的証券分析師 Gil Luria指出,“為了創造更好的比特幣版本,這不會是惟一一次嘗試。但我相信,人們不可能放棄擁有眾多資源的Bitcoin Core,因為沒有太多的動力驅使人們這樣做。即使如果有的話,一些良性競爭對於比特幣來說,是件好事。”
“在我看來,比特幣本身是一個新技術,這種技術上的分化是好事。”何一對記者表示,“我覺得這種變化和對應的不斷調整,對比特幣技術的發展和以后比特幣技術的普及是有好處的。以后它會更好地服務我們普通大眾。”
但是不可否認,比特幣的分裂對比特幣的交易量和比特幣的價值是有影響的。就在比特幣社區分裂不久,8月19日比特幣價格亞盤暴挫,呈現斷崖式下跌。當天,歐洲比特幣交易平台Bitstamp公布的報價顯示,比特幣兌美元自250水平急挫至223下方﹔美國比特幣交易所Kraken公布的報價顯示,比特幣兌歐元自230水平暴跌至210附近。
“比特幣分裂確實帶來了比特幣交易量和價值減少的現象,任何一個變化的出現必然會產生一個震蕩期。在此期間,比特幣的價格有所回調或者變化,都是正常的。”何一表示。
“比特幣分裂對比特幣價格肯定是有影響的,因為比特幣價格本身就很容易波動。任何一些消息不管是好的壞的,它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張壽鬆說,“比特幣分裂的消息短期內很多人認為是個不好的消息,因為他會對比特幣原生的系統進行一些改變,最終可能會分成兩種虛擬貨幣。但是長期來說,是個好事。”
分裂會不會影響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原則?對此,何一表示,因為比特幣本身就是去中心化的,所以分裂可能帶來的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去中心化。
張壽鬆也認為,比特幣分裂本質上對去中心化原則沒有太大的影響。
但是,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比特幣不可能完全地去中心化。流通中的比特幣總量將按可預測的節奏增加,基於所設計好的代碼機制,直到2140年達到總供給量2100萬個比特幣。目前的比特幣供給是1200萬個,也就是最終總量的57%。由於比特幣的總供給量是一定的,那麼就不排除有人控制全流通量一半以上的比特幣,從而對價格進行操控。在這種情況下,這個控制人就成了比特幣的中心,他能隨意地提升和打壓價格,甚至能把比特幣變得一文不值。另外,一些虛擬貨幣交易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成為比特幣的中心。
風投依然看好
比特幣現在是腹背受敵,內部紛爭不斷,意見不統一,自身發展也存在一些風險,外部其他的一些虛擬貨幣也在迅猛發展奮起直追,而各國的政策對比特幣的態度也搖擺不定。但是風投們還是非常看好比特幣的前景。
根據最新數據統計,大約有100家比特幣公司已經得到了天使輪的投資,其中有30家公司位於美國硅谷。在中國,有大約20家的大規模比特幣公司有著80萬的使用者,而這些公司的業務約佔全球比特幣交易量的70%。截至2015年6月,比特幣行業已經收到了超過8億美元的風險投資,超過4億美元的資本流入硅谷的比特幣公司的賬戶。
然而,在這些風險投資看好的情況下,我們也不得不考慮比特幣合規性的問題。
2013年12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發布的《關於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指出,通過特定計算機程序計算出來的所謂“比特幣”,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受此消息影響,比特幣價格在40分鐘內大跌35%,自2014年起,比特幣價格長期處於持續下跌的趨勢。2014年全年,比特幣兌人民幣跌幅達55.55%。截至北京時間8月24日17時,在目前國內交易量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台OKCoin,比特幣兌人民幣報1423.65,繼續低位震蕩。
不僅中國政府要對比特幣進行監管,在倫敦舉行的英聯邦虛擬貨幣工作組會議上,與會者一致認為,政府有必要啟動對比特幣的監管。尼日利亞中央銀行也呼吁對比特幣進行監管,防止洗錢,避免國際刑罰。
“監管對於比特幣有重要的意義。政府是民眾利益的代表,政府最終會採納和推動對消費者有利的事物,而對比特幣進行監管符合了消費者的利益。因此,我們應該重視來自行業外部的監管力量和監管措施。”比特幣中國(BTCChina)CEO李啟元7月10日在Inside Bitcoins峰會芝加哥站上表示。
“不見得每一個國家都要接受比特幣,它能夠成為各個政府之間法定貨幣的補充也是一件好事。”何一說,政府對它的態度未必要把它當作錢來看待,現在大部分的政府對比特幣的態度還是比較開放的,比特幣是可交易資產,這對於比特幣來說是一個好的開端。
比特幣本身是沒有什麼風險的,只是有一些公司管理體系存在風險,有些比特幣交易平台管理得不夠好,技術實力不夠強,可能會被黑客盜取、攻擊或者出現其他意外。張壽鬆表示,在比特幣發展的初期,風險是沒辦法避免的,比特幣體系會變得越來越成熟,隻有一些管理經驗豐富、技術過硬的公司才能生存下來。
“未來也許比特幣會帶給我們更大的想象空間。”何一說,我認為比特幣最有價值的地方,是在他的技術上,而不是比特幣所代表的金錢上面。
張壽鬆在採訪中強調,現在比特幣在全球的接受度和認可度都很高,分裂不是標志著比特幣的終結,也許是比特幣發展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