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金融

  

牛奶難賣背后的國際金融亂象(經濟透視)

魏  亮

2015年09月07日08: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期表示,7月全球食品價格指數跌至6年新低,其中乳制品價格下降最為顯著,其網站新聞的配圖就是工人在整理成堆尚未售出的奶酪。奶制品價格低迷已經產生了巨大影響。英國《每日電訊報》近日稱,英國政府將向中國推銷牛奶,以緩解本國乳業危機。

  根據供求原理,奶制品價格下降可能因為供大於求。國際市場上,價格下跌的不止奶制品。國際油價近日也屢創6年來新低。石油是“工業的血液”,“血液”供過於求,相關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也隨之聯動。追蹤22種大宗商品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數近日下跌至1999年以來的最低點。有輿論將奶制品賣不動與大宗商品銷售疲軟攀上了關系:它們相互關聯,統統“供過於求”了。這顯然是荒謬的。

  令人感到錯愕的是,國際金融市場中一些專業的交易員和分析師恰恰就是用這種理論來解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狂跌不止的現象:供過於求。而且,主要原因是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需求萎縮了。因此,他們需要做空一切與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相關的資產。如果說新興市場國家對原油和礦產價格可能有影響,那麼奶制品滯銷也賴新興市場國家需求萎縮,恐怕很難說得過去。因為,很顯然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更偏好、更有能力消費奶制品。因此,全球范圍內,金、股、匯、糧、油、礦價格普跌絕不僅僅是供過於求這麼簡單,而是源於國際金融市場內部投機過度而產生的亂象。

  在金融市場中,商品的供求關系只是影響價格的一個基礎信號。建立在其上的多層、復雜的金融產品的供求關系才是決定價格的關鍵。在基礎和決定因素之間,充斥著既龐雜、不透明又相互沖突的信息。於是,從商品實際上的供求關系,到最終的價格決定,正確的信息可能被曲解,甚至被無限放大。

  最典型的例子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發達國家經濟集體陷入低谷,而新興市場國家經濟一枝獨秀。國際金融市場中的投機者自然而然地利用這個信息,既無下限地看空發達國家,又無上限地吹捧新興市場國家。有名詞為証:“謔稱”部分歐洲發達國家為“歐豬五國”,而“尊稱”一些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為“新鑽十一國”。其時,美國財政困難被稱為“懸崖”,而又預測新興市場國家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將成倍增長。現在,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需求成倍增長的預測沒有成立,美國等發達國家經濟又似乎在好轉。那些名詞也顛倒了過來:他們編排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為:“脆弱五國”“麻煩十國”……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國際金融市場及其部分參與者創造出來的這些名詞,真是值得玩味。回過頭來看,奶制品降價也難賣,不過是投機者股掌中不值一提的小把戲。無差別、毫不手軟地制造混亂、渾水摸魚,才是他們在當今國際金融市場中的主題。


  《 人民日報 》( 2015年09月07日 22 版)

(責編:王千原雪、李海霞)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中國20人躋身全球科技富豪中國20人躋身全球科技富豪
  • 紅利:公積金首付比例降低紅利:公積金首付比例降低
  • 2015早稻單產略有提高2015早稻單產略有提高
  • 網購投訴暴增網購投訴暴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