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們”收益率“破4”,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破5”的背景下,年化收益率超過10%的P2P類互聯網理財產品顯然更具吸引力。
《証券日報》記者在查閱部分銀行理財主頁信息和走訪銀行網點后發現,銀行理財產品市場較為平淡,產品數量較少,各期限產品額度都有剩余,銷售不易。同時,以往選在季末、年中、節日等重要時點購買高收益理財產品的理財妙招漸漸失效,曾經備受上班族追捧的“夜市理財”也漸漸失寵。
而因自己的不少客戶轉投,不少銀行理財經理都提到了P2P產品,根據他們的表述,P2P產品的受眾群體,已經從以前的年輕人,逐步擴大到中老年客戶。
收益率走低
銀行理財遇冷
近日,《証券日報》記者登錄一家股份制銀行的理財主頁發現,顯示在售的理財產品隻有5款,並且期限均不超過60天,平均預期收益率在4%上下。記者隨后前往該銀行北京市朝陽區某網點咨詢。理財經理告訴記者,最近一周發行的理財產品期限多在60天以內,期限長的產品有兩款,分別是三年和五年,預期年化收益率分別為5.5%和5.8%,但是需要前往銀行網點購買。
這位理財經理還告訴本報記者:“由於今年已經四次降息,以往銷量較好的一年期理財產品收益率也不會超過5%,上周的銷量不好,所以這周銀行就沒有推出相應產品。”
《証券日報》記者隨后又走訪了北京地區多家銀行網點,發現了相似的狀況。
“由於投資者對於近期收益率不太滿意,目前我們主要推薦短期的理財產品,期限多在3個月以內,收益率一般不超過4.5%,資金短期閑置可以選擇。另外的就是三年期以上的產品,有的是自有產品,有的是和險企合作,收益率在5.5%上下浮動。”
伴隨著連續的降息和降准,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一路走低。從普益財富發布的統計數據看,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8月份為4.75%,上周平均預期收益率又繼續下跌到4.63%。
不少銀行的理財經理還表示,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並不容易,期限較長理財產品的購買群體以年長的客戶為主。各種期限的理財產品額度都有剩余,任何時間來購買幾乎都可以買到。
事實上,受近期股市波動影響,銀行理財產品在設計上也愈發注重安全與穩健,直接或間接參與股市配資的規模急劇縮減,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短期內難有提升空間。另外,就銀行而言,自9月15日起央行改革存款准備金考核制度,由現行的時點法改為平均法考核,銀行在月末及季末沖時點高息攬存的動力不復存在,投資者也就無法在特殊時點買到高收益理財產品了。
銀行VIP“吐槽”
老客戶收益率不及新客戶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走低,投資者自然不買賬。
一位國有大行的理財經理告訴《証券日報》記者:“因為近期收益率太低了,我自己的親戚朋友都不來銀行買理財產品了,很多人轉投互聯網金融。”
在走訪過程中,記者遇到不少銀行VIP客戶稱在產品到期后不再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雖然客戶經理盡力挽留,但也無濟於事。
部分銀行金卡、白金卡持有者在接受《証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吐槽”了銀行理財產品在設計上還是有些不人性化。“不少產品區分出了新客戶專屬,收益率高於同類產品,卻沒有推出VIP專屬,老客戶的收益率有時候還比不上新客戶。”而且,近期收益率太低,所以打算產品到期后不再購買,再找找其他合適的投資渠道。
一位股份制銀行的客戶經理也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互聯網金融對於銀行理財產品的沖擊確實越來越大。以前都是年輕人購買的P2P產品,現在受眾群體也越來越廣,自己的不少中老年客戶也開始轉向P2P投資了。
今年互聯網金融進入快速發展期,各路資本紛紛涌入P2P網貸。互聯網金融除了在收益率上比銀行理財更具吸引力,在產品類型上也有更多的創新。
部分P2P平台產品到期時選擇續約可以在下一期獲得1%的額外年化收益率﹔有的公司推出“猜寶寶”產品,與同時期的體育賽事、文娛活動等聯系在一起,設定一定的基准收益率(一般不低於8%),猜對的基礎上還能多得到1%-2%的年化收益率,在投資的過程中也能享受游戲的樂趣﹔也有不少平台主推自己的“國企控股背景”、“銀行背景”。
當然,除了收益率,產品的安全性肯定也是投資者第一位考慮的,有“背景”的互聯網金融平台確實更受投資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