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理財頻道|銀行頻道導航
編者按:9月12日下午達沃斯論壇上名為 “中國的金融改革”分論壇上,被問到中國金融五年內最大風險是什麼時,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表示,“最大的風險是中國式的影子銀行體系。”引發了各界人士對於“影子銀行”風險問題的再次關注。
編者按:元旦前后,本報記者兵分三路,奔赴銀行、証券、保險的北京營業部,調查了解假日前后各網點理財產品的發售情況,探尋年化收益率5%的理財產品。本報記者統計數據顯示,從2012年1月到11月,人民幣債券類產品月度平均預期收益率下滑了近1%
節前買產品,節后才計息,時間差侵蝕市民理財收益,業內人士稱已成行業慣例。元旦假期結束,一切回歸正軌。登錄該銀行網銀,記者發現賀女士購買的這款產品的理財期限為94天,非保本,浮動收益,年化收益率3.3%,5萬元起購,認購期為2012年12月21日10時到2013年1月3日17時。
數量龐大的第三方理財機構近幾年如雨后春筍般涌出,與此同時,由於進入門檻低競爭激烈、相對缺乏監管,行業存在的問題逐漸發酵、暴露。與國外成熟的第三方理財機構不同,國內近幾年涌出的類似公司大都是第三方理財產品銷售機構,以銷售信托、PE基金產品為主。
”某些中資銀行干部,隻對上負責,把買單制拿來為我所用,自成一套,量化各種指標,下達指標層層加碼,有意夸大該營銷制功效,小覷風險隱患。業內人士指出,銀行理財產品已經不僅僅是攬儲工具,作為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重頭戲,銀行理財產品量的擴張不可避免,但對於理財產品的監管也需跟上。
靠收廢品辛辛苦苦攢下8萬元,存入銀行想做個定期賺點穩當錢,不料卻被銀行員工擅自辦成了理財業務,一年后8萬元虧了2000多元。”黃行長說,她問過當事櫃員,對方說有提醒過理財風險,但程姨堅稱沒有,自己也無法判定該相信誰。
龐氏騙局:是一種最古老和最常見的投資詐騙,這種騙術是一個名叫查爾斯·龐茲的投機商人"發明"的。簡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制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