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王宇、王培偉)全球金融穩定委員會日前發布的一份涉及影子銀行的報告再次引發人們對影子銀行的熱議。而目前我國影子銀行規模有多大,它的快速發展給金融市場及經濟運行發展帶來怎樣影響,如何加強對其監管,諸多問題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中國影子銀行:一本不斷膨脹的“糊涂賬”
全球金融穩定委員會報告警示,全球“影子銀行”規模在2011年達到67萬億美元,甚至高於“影子銀行”全盛時期2007年62萬億的規模,影子銀行規模的持續膨脹再次成為過度透支信用、挑戰全球金融體系的不穩定因素。
影子銀行,是指在金融市場中把銀行貸款証券化,通過証券市場獲得資金或進行信貸無限擴張的一種融資方式。通俗地講,它是區別於正規銀行但又借助銀行資金進行融資的借貸市場。
“中國的"影子銀行"包含兩部分,一部分主要包括銀行業內不受監管的証券化活動,以銀信合作為主要代表,還包括委托貸款、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信托公司、財務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等進行的"儲蓄轉投資"業務﹔另一部分為民間金融市場,主要包括地下錢庄、民間借貸、典當行等。”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介紹。
盡管全球影子銀行規模龐大,但影子銀行在我國的規模卻幾乎沒人可以說得清。安邦咨詢的一份報告認為,由於統計制度的問題,中國官方一直沒有發布影子銀行相關的數據。中金公司的一份報告認為,今年我國影子銀行業務發展迅速,理財產品和信托產品的發行量突破歷史紀錄。而根據央行社會融資規模數據,正規銀行貸款業務佔社會融資規模之比已從十年前的90%降至58%,有專家稱下降比例中相當部分被影子銀行所填充。
影子銀行“野蠻生長”的背后
曾經是正規金融體系外微乎其微的補充,如今卻有做大做強之勢。影子銀行何以出現這一狀況?又會給經濟帶來怎樣影響?
分析人士認為,自2009年信貸井噴后,國內的信貸條件開始收緊,無法從銀行體系獲得金融支持的企業紛紛患上“資金飢渴症”,在這一背景下,以銀信合作為代表的影子銀行迅速發展起來。
信托產品,被認為是影子銀行的重要組成部分。數據顯示,2006年當年信托貸款隻有825億元,期間雖幾經整頓,但今年前三季度信托貸款量已超過7000億元,增長近10倍,佔社會融資規模的比重接近6%。
“與銀行貸款相比,信托貸款具有約束條件鬆的特點,這使其成為一些無條件獲得銀行貸款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說。
在汪濤看來,影子銀行的快速膨脹,也與銀行應對監管下的業務創新有關。“貸款額度和貸存比上限制約了銀行直接進行信貸擴張的空間,這促使銀行將貸款証券化或者將其轉移到表外。”
不可否認的是,作為正規金融的補充,影子銀行的快速發展具有一定積極作用。“影子銀行拓寬了傳統銀行融資渠道,提高了市場流動性,對於盤活存量信貸資產和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國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同時認為,影子銀行過低的自有資本金比率、缺少監管的狀態、不透明交易和高杠杆操作等特點給整個金融體系帶來了巨大風險。
多管齊下規范影子銀行發展
對於影子銀行的發展,央行行長周小川近日表示,我國影子銀行的規模與發達國家影子銀行業務相比要小很多,我國絕大多數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金融活動多數都處在監管之下。但周小川同時表示,在鼓勵金融業務多元化的同時,對於風險問題應保持高度警惕和有效監管。
“雖然監管部門不斷設法追蹤各類非常規信貸活動,但我們預計影子銀行活動不會減弱。”汪濤認為,解決影子銀行問題並減少相關風險的關鍵,應該是明確宏觀經濟目標和審慎監管目標的優先順序。
“舉例來說,如果中央政府確實擔心地方政府債務和銀行資產質量,那就應該更多地通過財政政策來促進經濟增長,而不是鼓勵信貸擴張﹔如果政府仍希望依靠信貸擴張來促進增長,那就應該直接提高信貸額度,而不是迫使銀行去規避監管。”汪濤指出。
“明年信托產品面臨約3.2萬億元的到期,已經引起監管機構的高度關注。如果監管機構採取較大的清理力度,則會導致企業融資量的下降和貨幣環境的趨緊。”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建議,在加強監管的同時,更要加強銀行監管政策和貨幣政策間的緊密協調。
作者:王宇 王培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