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銀行發行的以‘資金池’運作的理財品,由於期限錯配,要用發新償舊來滿足到期兌付,本質上是‘龐氏騙局’。”這是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近日一篇署名文章的核心內容。這位四大行掌門人之一,似做了一回《皇帝的新裝》中那個口無遮攔的孩子。
這不是肖鋼第一次論及“影子銀行”的風險,在9月的達沃斯論壇上,主持人請他用一句話概括他認為未來5年最大的金融風險時,他脫口而出:“我認為最大的風險是中國式的‘影子銀行’,這個風險既和中國銀行業的風險密切相連,也與現代資本市場的風險相連。”
銀行體系暗藏的“影子銀行”令人揪心。正如肖鋼文章所指,大多數的理財產品期限不足一年,有些僅為數周甚至數天、一天,在某些情況下,短期融資被投入長期項目,一旦面臨資金周轉問題,一個簡單方法就是通過新發產品來償還到期產品。其危險性在於,一旦資金鏈斷裂,這種擊鼓傳花就沒法繼續下去。銀行體系如此,而銀行大廳外,滿大街的小卡片仍在推銷高利貸,擔保公司、小貸公司險象環生,“寶馬村”、跑路事件頻發,都是擊鼓傳花的游戲沒法繼續的結果。
長期以來,金融過度管制和改革滯后,給“影子銀行”尋租提供了寄生的沃土。一位監管官員毫不諱言地說,前幾年“抱薪救火”的信貸洪峰中,哪家銀行沒有一群擔保公司老板圍著轉?他們幫銀行拉存款、放貸款,左手拿到貸款,右手就轉出去放高利貸,“雙軌制”讓他們賺得盆滿缽滿。從這一輪金融風險的暴露過程來看,銀行與擔保業的合作存在嚴重的“燈下黑”,相當一部分擔保公司是空殼的皮包公司,注冊資金今天進明天出,利用政策支持的契機,把融資擔保平台異化為高利貸的平台。天量社會資金繞開監管視線,正規金融和灰色金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灰色金融的資金鏈條錯綜復雜,風險莫測,隻要一個環節斷裂,就會產生連鎖反應,沖擊銀行體系。
從次貸危機到歐債危機,一個共同點是金融體系高杠杆的債務堆積和財政斷崖的共振。如果“影子銀行”在中國的金融體系內任其發酵,極易癌變,將為債務危機和金融危機埋下隱患。用中國人民大學郭田勇(微博)教授的話說,由此發生“中國式次貸危機”不是沒有可能。
這,不是危言聳聽。
陳志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