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理財進入門檻低亂象頻現 監管空白亟待填補--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銀行頻道

第三方理財進入門檻低亂象頻現 監管空白亟待填補

數量龐大的第三方理財機構近幾年如雨后春筍般涌出,與此同時,由於進入門檻低競爭激烈、相對缺乏監管,行業存在的問題逐漸發酵、暴露。與國外成熟的第三方理財機構不同,國內近幾年涌出的類似公司大都是第三方理財產品銷售機構,以銷售信托、PE基金產品為主。
2012年12月28日08:37    來源:中國証券報    手機看新聞

  數量龐大的第三方理財機構近幾年如雨后春筍般涌出,與此同時,由於進入門檻低競爭激烈、相對缺乏監管,行業存在的問題逐漸發酵、暴露。讓人擔憂的是,隨著主打銷售的信托、PE等產品風險劇增,尤其是一些“壞孩子”渾水摸魚可能使剛剛起步的第三方理財行業遭受重挫。

  進入門檻低 亂象頻現

  12月中旬,深圳金融博覽會一分論壇,第三方理財機構一位人士在來往的人群中不斷派發名片。他說:“最近推出了幾款收益率在20%左右的理財產品,希望找到合適的客戶賣出去”。

  在整個會議期間,中國証券報記者曾收到十多家不同第三方理財機構人士的名片。這些人士推薦的投資理財產品預期收益號稱均在15%以上。若有資源介紹客戶,還可獲得0.5%-1%不等的中間費用。

  中國証券報記者在百度輸入“信托產品”,彈出數十條第三方理財機構的推廣鏈接,廣告內容均以高收益等為噱頭,有機構甚至還提出“買信托,送蘋果IPAD”。據不完全數據統計,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大大小小涉及第三方理財業務已達數千家。

  此前多年,這個領域僅有北京展恆理財顧問有限公司和諾亞(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兩家知名公司,不過隨著諾亞2010年11月在紐交所上市,造富神話開始刺激后來者的神經。

  與國外成熟的第三方理財機構不同,國內近幾年涌出的類似公司大都是第三方理財產品銷售機構,以銷售信托、PE基金產品為主。

  “過去多年,人們以為理財就是炒股、炒,但2008年以后,股市風險太大,炒樓又面臨政策風險,專業理財概念開始為一般人所接受。” 進入內地市場近八年的港資第三方理財機構人士表示。

  “現在這個市場,門檻准入不高,誰都可以進來,隨隨便便一個人,隻要有客戶資源,注冊一兩百萬資金,都可以成立第三方理財公司﹔隻要能把產品賣出去,就可以賺到錢。”上述人士表示,目前從事第三方理財機構隻需完成工商注冊,即可開展業務。一位第三方理財機構銷售部中層透露,內部銷售員拉杆大旗出去做的大有人在,他有同事就悄悄兼職做第三方理財公司,注冊資金隻有100萬元。

  由於進入門檻低,第三方理財行業內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一些不合規的機構“渾水摸魚”對這一市場造成損害。展恆理財總經理助理林科認為,其中也有很多不良競爭,比如“飛單”、“返佣”,但最大的問題是對理財顧問服務心態的沖擊。很多新開第三方公司為了快速建立理財顧問團隊,往往採取提高產品佣金的方式,這讓本來追求長期價值的理財顧問開始短視,給整個行業的長期發展帶來了非常多的不穩定因素。

  據媒體報道,近期引爆銀行理財產品風波中,不乏第三方理財機構的身影。有銀行員工表示,“每天都有好多第三方公司找,不少理財經理會游說客戶購買這些第三方產品,有的理財經理甚至會動員自己的親友購買。”第三方理財機構經常會給銀行理財經理發郵件,宣稱如果代銷其金融產品可直接獲得高額佣金。

  知名理財規劃師吳東璇表示,與發達國家對比,國內的第三理財公司雖沒有什麼成立門檻,但單一的盈利模式使存活變得困難重重。如此機制下,唯有快速賣金融產品才不至於讓公司倒閉。

  進入門檻低,使得先天不足,而在生存壓力的逼迫下,損害客戶利益,對於一些不合規的第三方機構來說,並不是一件不能做的事情。

  代銷產品風險趨高

  值得注意的是,除去一些已拿到獨立基金銷售牌照的公司,絕大部分頂著“第三方理財”機構的牌子,其主打銷售產品都以PE基金產品和信托產品為主。

  不過,隨著PE基金行業高收益神話逐漸破滅,部分產品到期不能兌付約定收益,第三方理財機構與客戶之間的矛盾開始爆發。如本月初通過上海某銀行網點銷售的一款理財產品,每期產品均承諾11%-13%的預期收益率,但到期后投資人的本金和利息都無法收回。

  PE界人士認為,私募股權應是高淨值客戶的專屬產品,但在國內一些第三方理財、銀行等機構的合力推波助瀾下,PE在近些年成為了大眾產品。根據2011年國家發改委相關規定,PE合格投資人門檻為1000萬元,不過在實際操作中,大部分第三方理財機構將門檻降低至100萬元,甚至更低。

  第三方理財機構青睞的地產信托產品,原本一直披著“剛性兌付”的外衣,但隨著市場風險的加劇,將迎來更大兌付壓力。中金公司預測,2013年到期地產信托規模2816億元,本息合計總還款額約3100億元,兩項數據同比均增近25%。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風險已經發酵。

  “能給到第三方渠道的信托產品,都不是特別好,屬於風險較大的產品。一些資質好的信托產品,在發售之前,基本上被預定光,真正能流到第三方理財機構的信托產品,肯定要差很多。”深圳一信托業務經理說。

  業內人士表示,第三方理財機構發行的信托產品大部分集中在幾家信托公司,而代銷信托產品的第三方理財機構數量超過千家。僧多粥少的局面,使得有資源拿到信托產品指標的公司或個人,再次層層分包銷售,以期利。

  監管空白亟待填補

  值得注意的是,相對於公募基金等機構,目前第三方理財市場的監管仍處於空白狀態。由於第三方理財的產品涉及基金、信托、私募等多個種類,而除了証監會出台的《証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覆蓋到公募基金銷售這一塊外,其他產品均處於真空狀態。

  諾亞財富總裁助理劉宇表示,目前國內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而財富管理行業需要在分業監管的環境下提供混業的股務,因此,就目前的監管而言,主要不是體現在對機構的監管,而是對產品的監管。從諾亞的角度來說,願意被監管。但最重要的是,這個行業需要一個行業規范和標准。

  吳東璇認為,目前沒有部門來對第三方理財進行監管。許多倉促成立的第三方理財機構實際上沒有得到很好的指引,良莠不齊的現象也會讓第三方理財“獨立客觀”的真正含義蒙上陰影,導致客戶的不信任,也會使部分公司在挂著“理財”名目下大量銷售產品,本質上成為第三方銷售機構。

  “我們剛組織了專業第三方持牌機構的討論會,所有機構都參加了。”深圳眾祿基金銷售有限公司(基金買賣網)總經理薛峰表示,監管部門對專業第三方機構是大力扶持的,持牌機構之間還是合作大於競爭,對行業未來的發展還是充滿希望﹔在行業初創期,合作比競爭遠遠重要,這也是所有與會者的共識。

  展恆理財總經理助理林科認為,行業發展的加速,必然帶來對服務質量的挑戰,公司今后最重要的是加大培訓體系的建設,以及中后台服務流程的完善。

  從目前的監管趨勢來看,信托、券商資管、基金公司的業務界限將逐漸被打破。對此,林科認為,業務界限的打破將使產品成本的下降,對客戶來說是好事﹔但也可能帶來產品同質化的惡性競爭,客戶的選擇增加,因此更需要專業顧問給客戶進行投資建議,展恆將會擴大研究的范圍,以及加大對自有理財顧問在新產品上的培訓。

  國外第三方理財機構以向客戶收費為主流盈利模式,這與目前國內向產品供應商收費的模式截然不同。國內絕大多數第三方理財機構的盈利模式單一,僅僅依靠代銷各類理財產品為主要收入來源,缺乏完整的商業模式,需要不斷創新、摸索出更加完整的商業盈利模式。

  商業模式仍在探索

  黃瑩穎

  高速發展的財富管理市場催生了第三方理財機構,相對於國外成熟市場,目前我國第三方理財仍處起步階段。對此,深圳眾祿基金銷售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薛峰、北京展恆理財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林科在接受中國証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第三方理財商業模式尚未成型,未來將在產品線、銷售模式、服務模式上不斷創新、摸索出更加完整的商業模式。

  競爭加劇

  中國証券報:近年來第三方理財機構發展比較快,從你們公司的體會看,競爭是否加劇?有沒有受到不良競爭方的沖擊?

  薛峰:監管部門對專業第三方是大力扶持的,持牌機構之間還是合作大於競爭,12月3日我們組織了專業第三方持牌機構的討論會,所有機構都參加了,對行業未來的發展還是充滿希望,在行業初創期,合作比競爭遠遠重要,這也是所有與會者的共識。

  林科:競爭肯定是加劇的,在這過程中也會很多不良競爭,比如“飛單”、“返佣”,但最大的問題是對理財顧問服務心態的沖擊。很多新開第三方公司,為了快速建立理財顧問團隊,往往採取提高產品佣金的方式,這讓本來追求長期價值的理財顧問開始短視,給整個行業的長期發展帶來了非常多的不穩定因素。

  中國証券報:目前不斷有金融產品風險失控的消息傳出,公司在風險控制上是怎麼做的?

  薛峰:公司風控團隊來自於券商,經歷了証券行業多次的風險洗禮,對風險的認識和防范是比較到位的。公司一貫堅持風險控制先於業務發展的理念,建立行業內規范的內控體系,制定嚴格的風險控制制度,並在公司經營與具體業務開展中予以有效執行。

  林科:最關鍵的還是產品的篩選過程,公司每周都會有項目立項會,對研究員接觸的十幾隻產品進行分析,如果有不明確的地方,寧肯產品斷檔,也不會通過存在問題的項目。關於信托的風險,關鍵是要防止信托公司發新基金挽救老基金,這需要對信托公司存續期產品全面的監督,我們已經建立了這樣的數據庫。

  中國証券報:隨著券商等機構相繼自建渠道,第三方理財機構會受到哪些影響?你們如何應對?

  薛峰:首先,眾祿主打電子商務,線上和線下適用的銷售、服務策略和模式都不相同,券商是沿用經紀人的業態還是走電子商務有待觀察。其次,券商雖已獲得許可建立金融產品超市,但將來各個公司具體的產品線不會完全一樣。總的來看,這對專業第三方的確會有一定影響,但這些不足以影響公司既定的線上戰略。

  林科:業務界限的打破帶來的是產品成本的下降,對客戶來說是好事,但是也可能帶來的是產品同質化的惡性競爭,客戶的選擇增加,因此更需要專業的顧問來給客戶進行投資建議,展恆將會擴大研究的范圍,以及加大對自有理財顧問在新產品上的培訓。

  創新商業模式

  中國証券報:此前,由於信托業的高速發展,財富管理市場也急速擴大,除基金產品外,有沒有涉足信托產品的計劃?從行業發展看,你如何看信托與第三方理財機構間的關系?

  薛峰:眾祿暫時沒有涉及信托產品。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信托產品經過近幾年的高速發展,目前潛在風險已經很高,我們認為目前對信托產品潛在風險的識別能力尚不到位﹔二是我們的戰略取向和經營模式的目標客戶與信托產品不是很匹配,當前引進的還是以適合普通老百姓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為主。

  中國証券報:公司目前在業務開拓上進展如何?有哪些盈利點?未來還會尋找哪些新的業務模式或者盈利點?

  薛峰:眾祿從2006年起就開始探索獨立基金銷售業務,今年2月21日首批獲得獨立基金銷售業務牌照,首家於6月6日展業,目前主要在搭建平台。截至12月7日,已經和46家基金公司簽訂代銷協議。

  眾祿的盈利點主要是建立在基金銷售和投資顧問服務上的,具體的收入包括基金交易費用、尾隨佣金等。關於未來的業務模式或盈利點,整個行業的大趨勢上還是朝著財富管理的方向上發展。

  中國証券報:未來兩三年,第三方理財行業的發展會有哪些變化?

  薛峰:第三方理財在國內的發展還處於行業初創期。現在的商業模式尚未成型,未來將在產品線、銷售模式、服務模式上不斷創新、摸索出更加完整的商業模式。

  從目前的監管趨勢來看,信托、券商資管、基金公司的業務界限將逐漸被打破,業務界限不斷被打破是行業趨勢。在產品創新上,現在信托行業是領先的,証券公司資產管理和基金公司將迎頭趕上。但是,我們相信券商資管、信托、基金公司也會根據自身業務的特點,走有特色的發展道路,今后產品會越來越豐富,對投資者而言選擇也越來越困難。因此,在金融創新的浪潮洶涌澎湃之際,專業第三方能夠站在客戶立場上為客戶研究、篩選金融產品並提供合適客戶的投資組合建議,這既是專業第三方的存在價值,也是中國投資者的期望和需要,兩者結合,就是專業第三方的成長前景。

  林科:行業發展的加速,必然帶來的是對服務質量的挑戰,公司今后最重要的是加大培訓體系的建設,以及中后台服務流程的完善。

(責任編輯:曹華、賀霞)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