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8月31日電(魏倩)在環保行業受熱捧,以及監管部門力挺之下,綠色信貸成為近些年來銀行業務的發力點。
人民網財經獲悉,近日廣發銀行上海分行宣布和上海市能效中心進行合作,由能效中心推薦貸款客戶,推出合同能源管理金融產品,以未來收益權質押進行放貸。
“綠色信貸同業都在做,國家也在倡導”,廣發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王濤告訴人民網財經,廣發總行對上海分行項目安排了不低於2億元專項信貸來支持。
據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估算,在綠色信貸方面銀行未來5年將面臨8.5萬億元的市場藍海。盡管目前綠色信貸盈利尚不夠強勁,但是在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技術改造升級的經濟“新常態”中,銀行都在提前布局,期望將該領域培育為新的業務增長點,同時也將其作為應對市場利率化后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支撐,不過能否收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還待考量。
銀行嘗鮮8.5萬億綠色信貸
自2007年,國家環保總局、央行和銀監會三部門聯合提出《關於落實環保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全新信貸政策后,我國綠色信貸就此起步。
數據顯示,近些年銀行綠色信貸佔比雖然未破10,但增長迅速。據銀監會年報顯示,截至2014年底,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余額達6.01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5.67%,佔其各項貸款的9.11%。
“環境治理的迫切要求,使得北京乃至整個京津冀成為綠色融資需求最旺盛的地區。”恆豐銀行研究院常務院長胡海峰表示。該行北京分行成立不到一年,三分之一的貸款貸給了綠色環保產業,發放貸款13億元。
而建設銀行最新公布的數據也顯示,今年上半年,該行綠色信貸余額5998.49億元,佔各項貸款的6.32%,較年初新增1127.32億元,增速23.15%。
據馬駿此前介紹,未來5年中國每年至少需要綠色投資2萬億元,而政府的財政預算隻能拿出3000億元,其余的則需要通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來激勵民間資本投入環保行業。按此計算,銀行未來5年將面臨8.5萬億元的市場藍海。
政策方面也是東風頻吹。在今年2月,銀監會和發改委聯合發布了《能效信貸指引》,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開展能效信貸業務,支持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技術改造升級,強調銀行可通過以能效信貸為基礎資產的信貸資產証券化試點工作,以及發行綠色金融債等擴大能效信貸融資來源的方式,引領金融機構對綠色信貸傾斜。
銀行分吃“蛋糕”能力待考
能不能分食8.5萬億元綠色信貸蛋糕,對銀行提出了相當高的專業要求。綠色信貸缺乏統一的標准,項目本身又存在周期長、准入門檻高、未來收益不確定性、風險高等特點。
以廣發銀行上海分行的合同能源管理(EPC)項目模式為例,王濤向人民網介紹,“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是依靠用人單位節能項目所節約下來的收益,來跟合同能源服務公司分享,本身收益比較窄,期限又長,通常在五年左右,甚至更長,而銀行又以未來應收賬款作為還款來源,這就帶來未來還款的不確定。”
“銀行更願意做短期貸款,中長期貸款會加大銀行貸后管理工作。而且未來用人單位經營狀況好壞,主營業務是否持續穩定,都是困擾因素。”王濤補充道。據此,在風險控制上,廣發銀行首要的就是考慮客戶准入,借助上海能效中心來把握客戶資質。
更重要的是,因為缺乏操作標准,目前銀行隻能按照各自的理解各自推出產品,難以確定是否為真正的“綠色”信貸產品,資金是否流向了需要的環保產業,也即“綠色信貸實施無目標、考核無依據、獎罰無尺度”。
此外,發展綠色信貸,對中小銀行來說還有信貸規模限制。凡此種種,盡管綠色信貸前景廣闊,但目前來說總體規模還是偏小。
胡海峰也坦承,“綠色信貸不是那麼好放的,首先得了解哪裡最需要,需要多少”。也就是說,綠色信貸首先對銀行的環境風險識別能力、綠色評級能力就提出了考驗,需要基礎工作來支撐。
據了解,由央行牽頭成立的綠色金融工作小組正在建立綠色評級和綠色征信體系。該小組指出,這是綠色金融的核心、基礎性工作。有了對項目和融資企業的綠色評級,把評級結果運用到征信系統中,就可以比較科學地評估項目的環境正外部性,為銀行貼息、信貸決策提供依據。
未來綠色信貸要想收獲社會和經濟雙重效益,尚需各方合力支持。目前,央行正在起草綠色金融債的指導性意見,綠色信貸有望再獲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