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金融脫媒加劇以及不良資產和不良率“雙升”的挑戰下,銀行業整體盈利增速放緩,一場發展方式轉型與戰略調整的戰役已經打響。從16家上市銀行2015年半年報透露的信息看到,無論是快速發展中間業務,還是搶先布局互聯網金融,或是重新定位自身角色、投資新領域等,各大銀行均有行動。但從成效來看,過去的半年內,國有大行的創新和轉型力度遠遠小於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而有的中小行已受益於轉型,正在逐步擺脫吃利差的盈利模式。
中間業務成突破點
中小銀行走在前列
大力發展中間業務,被認為是推動銀行業轉型發展的關鍵抓手之一。在發力中間業務的過程中,國有大行多堅守傳統業務陣地,而有些中小銀行則大力拓展新興業務,並取得初步成效。
銀行半年報顯示,中小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繼續強勁增長,其中多家增長率超過30%。作為非息差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光大銀行在上半年手續費及佣金收入135.58億元,實現增幅57.07%﹔平安銀行表現更為搶眼,上半年手續費及佣金收入137.22億元,同比增長高達76.6%。
相比之下,有的國有大行反而出現了倒退。上半年中行非息差收入為761.7億元,同比減少2.66%﹔農行非息差收入同比回落4.45%。
中小銀行不斷加大中間業務的拓展力度,以資產托管、貿易金融、新興支付結算業務為代表的新興金融業務,由於很少佔用經濟資本而受到不少銀行的青睞。
興業銀行上半年非息差收入171.38億元,佔整體收入的24%,興業銀行在半年報中提到,非息差收入的提升主要是因為在新興業務領域的專業服務能力,同時加強並優化電子銀行、銀行卡等基礎產品的支付結算功能和服務,帶動手續費收入保持平穩增長。
上半年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實現最高增長的平安銀行,受益於投行、資產托管等業務迅猛發展,同時理財與結算、信用卡業務收益亦表現良好。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中小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已明顯提高,但中間業務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仍然偏低。根據半年報數據顯示,多數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佔比不超過20%,可見我國中間業務發展還有較大空間。
息差面臨收窄壓力
銀行必須擺脫靠天吃飯
有數據顯示,2012年前我國商業銀行利潤八成來自利息收入,淨息差2.7%。
自2012年起,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提速,銀行業普遍遭遇淨息差降低和淨利息收入增幅的減緩。雖然半年報數據顯示淨息差水平略有改善,但未來淨息差收窄仍是大勢所趨,銀行靠高息差“躺著賺錢”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
半年報顯示,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大國有行淨息差同比分別下降9個基點、15個基點、9個基點、13個基點和12個基點。而中小銀行表現好於預期,例如南京銀行淨息差為2.65%,同比上升11個基點﹔招商銀行淨息差為2.83%,比上年末提升了13個基點。
在利率市場化和利差縮小的壓力下,國有大行與中小銀行淨息差表現略有不同,國有行淨息差下降幅度相對中小銀行更為明顯。國泰君安報告指出,國有行淨息差受同業業務擴張的息差攤薄影響,環比收窄7個基點至2.39%,而股份行和城商行得益於較為靈活的資產負債布局,表現相對較好,淨息差環比基本持平,甚至小幅增長。
中小銀行表現好於預期有很多原因。招行在半年報中提到,其淨利息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生息資產規模的擴大。平安証券研報認為,貨幣市場低利率環境、中小銀行積極調整資產結構以及增加非標投資等因素,共同緩釋了息差下降。
今年上半年五次降息使貸款收益率下降明顯,同時伴隨存款利率上浮區間不斷擴張,負債端的利率下行明顯要慢於資產端,即貸款利率下降更快,存貸款利率差逐漸減小。展望下半年,平安証券表示,考慮到上述因素以及目前貨幣市場利率維持低位,預計息差持續下行空間有限。不過息差下降趨勢不變,預測全年息差將在2.43%的水平,比2014年下降16個基點。
對此,業內人士建議,盡管與國有大行相比,中小銀行在資產規模、技術手段、創新能力、機構網點、市場影響力等方面並不佔有優勢,但是,中小銀行往往是在某一個地區進行深度經營,具有區域經營優勢,服務對象主要是中小企業。利率市場化之后,中小銀行可以通過進一步向更具有議價能力的中小企業傾斜投放更多貸款,從而獲得更高的信貸溢價,由此維持淨息差水平。
從大型銀行角度來講,其服務對象多為大型企業,銀行資金溢價能力相對較低,但綜合服務水平和產品開發能力較強,因而大型銀行可以更多地通過產品創新、加快經營轉型等方式抵御利率放開對淨利差帶來的不利影響。
銀行轉型偏愛互聯網金融
未來大小銀行經營定位有差異
經濟下行、利率市場化及互聯網金融和大數據的迅猛發展,讓銀行靠著傳統利差“躺著掙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在這種情況下,銀行該如何進行轉型?
銀聯信總監、銀行業觀察家鐘加勇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銀行對基於大數據的互聯網銀行和投行化方面的信息和培訓關注度最高、參與量最大。他認為,商業銀行應該抓住移動化、數據化和互聯網金融化的新型銀行方向進行轉型。
自去年以來,包括工行、中行在內的多家銀行開始加大對互聯網金融等領域的投入。據悉,上半年工行旗下的“融e購”電商平台交易額累計達到2044億元,同比增長26.8倍。另外,9月將成立網絡融資中心,實現資金流、商流和資訊流的融匯,讓更多的消費者和中小企業能夠通過網絡貸款﹔中行網點智能化建設進一步加快,電子渠道在全渠道業務中的佔比提升至86%。與此同時,國內兩家互聯網銀行也紛紛上線。
相比傳統銀行機構,互聯網金融機構的便捷性和收益性吸引了不少客戶,以前,商業銀行隻需要面對同業競爭,但是現在的異業競爭似乎更加激烈。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目前,由於存貸比考核的限制與主動負債工具的稀缺,存款在我國商業銀行負債中佔比較高。然而存款是同質化程度較高的產品,“余額寶”等貨幣基金所引發的存款搬家現象暴露了同質化競爭導致的銀行負債價格彈性高、客戶黏性低、客戶流失快的不足。而通過與互聯網金融的有機結合,銀行一方面可以使用直銷銀行、移動互聯網等業務拓展渠道,通過優化客戶體驗來留住存量客戶﹔另一方面可以引入積分制與產品定制等激勵措施與產品創新方法,提升存款業務的創新性與差異性。
除了互聯網金融外,綜合經營布局也是未來商業銀行的一大轉型。今年上半年,多家銀行開始收購金融牌照,實現金融集團化布局。
據悉,上半年,中行投資銀行、基金、保險、投資、租賃等多元化業務快速發展,中銀保險成功完成收購中航三星人壽,多元化業務稅前利潤同比增長41.64%,成為集團利潤增長的重要推進器。交通銀行全資子公司交銀國際擬收購華英証券33.3%的股權,已經獲得了中國証監會、江蘇証監局批復。浦發銀行收購上海信托,成為國內第四家持有信托牌照的商業銀行,向金融控股集團的目標邁出重要一步。建行同樣有意打造綜合型金融集團。
不過,分析人士表示,綜合經營並不適用於所有銀行。建行監事長郭友表示,大型銀行將走綜合化經營的集團發展道路,而中小銀行將更關注特色化經營之路,單一行業金融機構會相繼出現。
鐘加勇認為,小銀行因自身缺乏特色產品,也不具規模效應﹔在存款立行變為理財立行上所涉未深,在公司業務投行化上異常艱難,在跨界競爭中缺乏社會化產品。在這種情況下,小銀行隻能差異化經營,做出自己的特色,應該本本分分地按照因客戶而動的精神,去創新產品、梳理流程、留住客戶﹔大銀行則應發揮綜合經營的優勢,零售與對公雙管齊下,朝著社會化、數據化、移動化、綜合經營的未來銀行方向邁入。
北京商報記者 劉澤先 岳品瑜 實習記者 程維妙/文 張彬/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