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全国储量近1/3%煤炭资源的山西,其蕴藏的民间财富能量也同样惊人。受此诱惑,私人银行、外资银行、券商、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纷纷闻风而至,试图分享山西民间财富管理的盛筵。
与西部普遍面临金融资源匮乏的窘况不同,近年山西金融资源的配置似乎有些“拥挤”——四家私人银行比肩而立、证券营业部遍布大街小巷,各类民间融资公司更是遍地燎原。
然而,让上述财富掘金客略感困惑的是,山西富人的理财观念仍十分保守,现金及存款仍是其资产配置的主要方式。更令人忧心的是,近年晋商资本外流的倾向有所加剧,其流向仿若“夜幕下的行军”,尽管体量庞大,但却难觅踪迹。
万亿民间财富盛筵
来自山西的一项官方数据显示,仅从煤炭行业释放出的民间资本就有6000亿元左右,而德意志银行一份报告则大胆预测可能“超万亿”。
11月,一个普通的交易日时间,位于吕梁市滨河南路的大同证券营业部,这是一家开业仅两年的营业部,相比河对岸另一家券商营业部陈旧的设备,这里启用了大屏幕的电脑显示屏,尽管修葺一新,但前来交易的客户却屈指可数。与营业大厅门庭冷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家券商所代销的信托产品却异常火爆。尽管单只产品的申购门槛最高可达300万元,但经大户们的口口相传,很多信托产品常常在几个小时就售罄。
事实上,吕梁只是山西依靠煤炭迅速致富的一个缩影。在过去多年中,山西煤炭业的民间资本一直超过国有资本,而在上一轮煤炭价格飙升行情中,山西的煤老板们,源源不断地将暗藏在地层深处的“黑金”变现为滚滚财富。
今年5月,山西对外宣布历时两年的煤炭整合宣告结束,至此,昔日数万家煤炭企业已整合至130家,70%煤炭已实现规模化和国有控股,而在这一过程中,昔日的“煤老板”也获得价值不菲的现金补偿。
“保守估算,这笔资金也将达到4000亿-5000亿元。”谈及整合后煤老板们的“补偿”,北京新晋商协会会长李建国表示,如今煤老板们已难寻以往煤炭行业的高收益,这笔巨额财富何去何从值得外界关注。
山西富豪群体数量有多少?有何特征?在山西新晋作家老五《煤老板自述三十年》一书中这样描述:第一代煤老板以前多是当地的“破落户”,后来被逼上梁山才搞煤矿,尽管成了百亿老板,但骨子里仍觉得自己是个农民。
而根据胡润百富统计,截至2010年底,山西有亿万富翁1250人,排名全国第十位;而千万富翁有14000人,排名全国第13位。据其描述,这一群体多出自资源领域,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约1万人可成为私人银行潜在客户。
“拥挤”的财富掘金客
“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山西财富管理市场犹如钱钟书笔下的“围城”,已进入的财富管理机构在苦寻市场机会,更多尚未进入的财富管理机构仍在伺机进入,试图分享山西财富管理的“盛筵”。
“一进私人银行部,高山流水的人造景观便映入眼帘,四周陈列的尽是古董和名画,茶几是红木的、檀木的或花梨木的,茶杯是水晶的……”来自山西平遥的一位“煤老板”向记者描绘了他初进私人银行的见闻。
在嗅察到山西巨量民间财富机会后,各家私人银行部门已开始加速布局山西市场,目标均对准山西“富人”群体。据了解,在晋私人银行相互效仿开设类似上述的私人会所,专属VIP客户可通过地下停车场的专属电梯直达会所。
“全国各省中,山西的经济总量不很靠前,但是山西特别是太原,是中部地区富人集聚区。”谈及开设私人银行的原因,民生银行太原分行行长欧阳勇坦言,山西经济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富裕阶层的财富管理方式也会发生深刻变化。
2009年12月23日,中国民生银行太原分行私人银行亮相太原,目标锁定1000万元以上的大客户,这也是该行继北京、上海、南京、福州之后,设立的第五家私人银行部,可见山西市场在该行的战略意义。
紧随其后,光大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银行相继在山西设立私人银行,均将潜在客户锁定在“仅万余人”的山西富人群体,在其看来,山西富豪缺少股权投资、私募基金等现代金融知识,而这恰是其发力的“空白点”。
“其实各家私人银行的业务大同小异,而山西富豪就那么多人,其中还有不少富豪出于隐私的考虑,舍近求远到北京、上海等地开户去了。”上述平遥“煤老板”对记者抱怨称,山西财富管理市场远非想象中“遍地黄金”。
无独有偶,当地另一位券商经纪人也对记者表述了同样苦衷——“很多券商和你的想法一样,认为煤老板的资金是在山西开展业务的富矿。来后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相比位于国贸中心的众多金融机构,位于太原市并州北路143号的国泰君安太原营业部并不起眼,但却是进入山西较早的几家老牌券商之一。
营业部总经理肖波浩对记者抱怨称,太原本地的券商竞争已经非常饱和了,“好开发的已经开发了,不好开发的还在那里,归根结底是因为股市缺乏赚钱效应,现在有钱人大多对股市敬而远之。”他说。
以山西某本地券商为例,其去年的经纪业务佣金平均水平还维持在1.0%-1.2%之间,而随着更多外地券商的挤入,现在的平均佣金率已经跌至0.8%附近。
“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山西财富管理市场犹如钱钟书笔下的“围城”,已进入的财富管理机构在苦寻市场机会,更多尚未进入的财富管理机构仍在伺机进入,试图分享山西财富管理的“盛筵”。
晋商资本外流之惑
晋商资本外流有国内和国外之别。就国内而言,调研报告称:煤老板大举投资发达地区的房地产,即便炒股,也愿意跟同熟人朋友,到江浙、广东、北京等地的营业部下海。
“当地富人大多不愿意将钱存入本地银行,他们担心有人通过各种途径获悉自己的财富信息。他们往省城的银行存钱、往省外银行存钱,甚至到外资银行存钱,这体现了富人群体的不安全感。”山西当地一位金融人士称。
与流向国内发达地区相比,山西资本跨境外流则更尤为值得关注。调研还发现,近两年山西富人海外移民人数正逐年递增。由于担心露富,多数山西人舍近求远,选择去北京、深圳等地的中介公司办理相关手续,以实现选择“曲线移民”。
曾参与山西民间资本调研的高和资本董事长苏鑫认为,在活跃程度上,山西民间资本远逊鄂尔多斯,甚至是刚刚兴起的陕北,但从规模上仍远超过这两个地方,但这些资金却并没有留在山西,其流向仿若“夜幕下的行军”,尽管体量庞大,但却难觅踪迹。
山西资本外流的现象也成为困扰山西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与鄂尔多斯富人更愿意居住本地不同,山西富人的心态则是“逃离山西”,反而选择到北京、海南等外地置业,这一现象也使太原当地的房价一直维持较低水平,直到去年才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