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残损人民币销毁全过程 一张纸币携带千万细菌【3】--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理财频道>>银行频道

揭残损人民币销毁全过程 一张纸币携带千万细菌【3】

一张人民币,在经过无数次的辗转之后,也许已是满身油污、伤痕累累、面目模糊。近日,记者获准进入人行太原中心支行钞票处理中心,探秘残损人民币销毁全过程。在经过清分和复点之后,符合标准的钞票才可以进入销毁环节。
2012年12月14日08:35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手机看新闻

  每天产生6吨废料

  进入销毁车间,一台三米多高、十几米长的大型机器正在运转着。机器的一端是进料口,上千捆面额1元的钞票被摆放到进料口旁的工作台上,工作人员正在再次清点、确认即将被销毁的旧钞。送料时间一到,大量不可流通的残旧钞票被源源不断地送入这个“大家伙”口中,通过容器内置的销毁刀将残旧钞票进行粉碎。记者通过机器的观察口看到,碎纸屑在机器内翻飞着。“一般来说,每个批次处理的钞票大约在一吨左右,处理‘一锅’(即一个批次)需要两个多小时。”工作人员说。

  据钞票处理中心相关人士介绍,这些被粉碎的纸屑还要进行压块处理,最终被制成一块块直径约9厘米、厚度约7厘米的纸碇,“粉碎成纸屑后,残币内的纤维就被完全破坏掉了,从而达到销毁残损钱币的目的。”

  在钞票销毁车间门口,记者看到,大量纸碇被统一装袋,将被运送到普通造纸厂用作原料。据了解,这样被销毁压碇的废料,每天能产生6吨左右。而自2003年8月太原钞票处理中心成立至今,已联机销毁残损人民币71万捆,集中销毁残损人民币4699吨。

揭秘残损人民币销毁全过程 一张纸币携带千万细菌

  清分操作员在清分钞票

  

(责任编辑:曹华、刘阳)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