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申请信用卡、网上购物、在金融机构办理各项业务时,一双眼睛正在窥视着你的个人信息。这不是谍战片里的画面,而是每天都会上演的现实。近年来众多买卖公民个人信息事件浮出水面,打着各种名目推销理财产品的骚扰行为也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投资者的生活。投资者在受尽各种骚扰之后无奈地发现,由于监管存在空白,各部门之间相互踢皮球,他们遭遇的是投诉无门的尴尬处境。而如果上升到司法手段,等待他们的是繁琐的程序和得不偿失的诉讼费用。万般纠结之后,大部分投资者只能吃哑巴亏,最终选择不了了之。
电话推销惹人烦
张先生在股市摸爬滚打了近十年,面对股市的起起伏伏他已经显得十分平静,但各类推销电话却常常让他焦躁难安。
“从我开户那天起,各类推销软件的短信电话就没断过,短信可以不看,但无休止的骚扰电话确实令我有些难以容忍。最多有时一天能接到十几通。”据张先生反映,这些电话大多都是推销炒股软件、黄金、期货业务甚至是私募产品,有的甚至还可以代客户炒股并保证利润等等。跟他们说了不感兴趣,他们倒是不厌其烦地继续打,说到这时张先生一脸的无奈,他现在对凡是打过一次骚扰电话的号码,通通加到黑名单,但有的人会换新电话或者由公司其他人打过来,屡禁不止的骚扰电话令张先生忍无可忍,但他对此却投诉无门。
同样,这样的事件在不断地上演。北京的股民黄先生被一位冒充同花顺(300033)客服人员的黄金交易推销者套取了邮箱和QQ,随后该推销员不断地通过QQ向黄先生推销黄金交易分析软件,黄先生对此已不胜其烦便将该推销员的QQ号拉黑。谁知麻烦并未就此结束,在无法通过QQ联系后,推销员改用电话骚扰,黄先生实在无法容忍的情况下表示将要投诉,却遭到推销员的辱骂。
个人信息倒卖泛滥
很多投资者或许在受到骚扰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对方知道我是资深股民?甚至为什么这些人还能叫出咱们的姓名来?
其实,骚扰者之所以能够做到“定向精准地电话轰炸”,很多时候其实都与投资者的个人信息泄露有关。
白领小李在某家知名大学学习在职研究生课程,最近一段时间,他不断接到各类培训机构的电话和短信。“上来就是直接说,李同学是否需要进行校外辅导,肯定是我的信息被学校的人泄露了。”他回忆道,“申请课程的时候老师都会要求填写一张表格,上面有家庭住址、年龄、目前所在单位、联系方式等。我的信息肯定是被转卖了。”但一想到以后还要继续求学,而且办公室、校园网的工作人员都有可能把信息兜售给其他人,也就放弃了投诉的想法。
对于个人信息的泄露,业界的一些专家也是深恶痛绝,但均表示监管有难度。北京大学证券研究所所长吕随启表示,“我对个人信息泄露是深有体会,相信我国大多数人都有这种经验,就是收到一些金融产品的推荐,有黄金的、私募的等等。别说像这类通过银行和证券公司泄露的,有时小孩上学登记,父母的资料也都泄露出去了”。
不仅是普通投资人,专门研究金融产品的专家也一样难逃被骚扰的厄运。理财规划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彦斌称,“我也觉得很奇怪,几乎每天都有骚扰电话打到我手机上,有的是向我推荐一些金融产品,他们甚至能直接喊出我的名字。信息泄露在信息时代本来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不管是银行登记还是购物的会员登记都有可能泄露你的资料”。
不过谈起该如何杜绝这种问题,以上专家都显得颇为无奈。“信息泄露涉及到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是谁泄露了你的信息,对于大多数受害者来说,很少有渠道能知道,就算知道是相关机构或人士泄露了你的个人信息,对方不承认你也是没有办法的。”吕随启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