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15日电 (记者 贺霞)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数据,今年5月新增外汇占款3.61亿元人民币,创2013年7月以来单月最低。据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今天发布的报告(下称“报告”)预测,未来外汇占款将低速增长,2014至2015年度,新增外汇占款规模将由年均增长2.4 万亿元下降至1.5 万亿左右,外汇占款将在三个方面发生重大变化。
外汇占款与汇率预期、贸易投资的变化、居民持汇意愿等紧密相连。当前,外汇占款的调整既是顺应居民持汇意愿上升、经济周期下行的合理调整,也预示着外汇占款形成机制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报告认为,此轮外汇占款低位增长主要与央行退出常态化干预、居民持汇意愿增强致外币存款大幅增长、经济存在下行压力,资金流入有所放缓等因素有关。
展望下半年,随着出口的持续改善、人民币汇率的止跌回升,新增外汇占款环比大幅下跌的速度将有所放缓。报告预计,未来外汇占款低速增长,2014-2015 这两年,年度新增外汇占款规模将由年均增长2.4 万亿元下降至1.5 万亿左右。考虑到影响外汇占款形成的基础、条件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外汇占款将发生三方面重大变化:一是出口增长放缓,资金净流入将稳中有降;二是汇率保持双向波动态势,居民持汇意愿上升;三是对外投资加快,资本输出规模增加。
报告认为,此轮外汇占款的调整显示外汇占款机制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整体利大于弊,调控政策应适时而变,顺应外汇占款增长的新变化。
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随着中国经济由此前的超高速超长回调至中高速增长,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特征更加明显,并带来热钱流入的减弱、居民持汇意愿的上升,这将为汇率改革带来有利的时间窗口。一是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从日中间价管理转变为年度波幅上下限管理,可考虑人民币/美元每年上下波动幅度不超过5%。二是根据贸易格局的新变化,调整“篮子货币”的构成及权重,适当降低美元权重,加快人民币在东南亚国家的区域化使用。
增强货币政策调控的主动性
当前,外汇占款的减少,虽然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整体流动性压力,但却更有利于货币政策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要求,适时而变,主动调整。一是加强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引导市场非理性预期的纠偏。二是考虑到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等领域的资金虹吸效应,货币政策宜采用定向宽松策略。三是创新流动性调控工具,对冲外汇占款的减少。
加快藏汇于民
藏汇于民,既能够解决外汇资产集中于货币当局,又能满足企业和居民“走出去”的需求。一是逐步取消居民结售汇规模和频率限制,全面满足居民海外留学、投资置业等方面的用汇需求。二是清理企业意愿结售汇下的隐形行政限制,打通企业对外投资各环节的政策障碍,鼓励企业购买并持有。三是丰富外汇金融产品,满足居民的外汇投资需求。
关注热钱流出的潜在风险
考虑到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等因素影响,资金对于中国经济前景和人民币升值预期或将发生逆转,一旦经济出现硬着陆迹象,热钱有可能以各种形式流出。建议加强热钱的监测,做好预案, 防止汇率的大幅波动,必要时出台资本管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