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持續低迷,基金、理財產品也不太“給力”。2012年,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仍是集體虧損年,但黃金則依然延續著“牛市”行情。去年,國際金價上漲了8%左右,成為市場上極少能跑贏CPI的投資品。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已意識到,投資黃金是抵御通貨膨脹,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之一。
市民梁先生從三年前開始,每年都會在歲末年初的時候購買一定數量的實物黃金。“最初,我買過幾次限量發行的金幣,雖然短時期升值空間很大,但我沒有時間去關注它的價值走勢,而且還不好買到,后來就直接買投資金條,存在銀行的保險箱裡,為長遠做打算。”梁先生說,他購買黃金隻有一個目的,就是作為今后養老之需。
一位銀行理財師告訴記者,現在,購買實物黃金用於投資的市民越來越多,他們中不少人也經常來咨詢,投資實物黃金佔家庭投資資金多大的比例合適,而從各家銀行引用的各種計算工具來看,一般家庭投資實物黃金的比例應在家庭投資總額的5%為宜。需要注意的是,投資實物黃金,一定要做好長線投資的准備。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黃金作為國際硬通貨無疑具有很強的保值增值作用,並且黃金的價值是自身所固有的和內在的,並且有千年不朽的穩定性,是全世界公認的最佳報酬的產品。
這些年,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市民的收入在不斷提高,但如果把收入兌換成黃金,能買到多少呢。一位理財師算過一筆賬,用重慶市人均社平工資來“購買”黃金,他吃驚地發現,近10年來,其購買力幾乎沒有變化,每年大約都在120克左右!
以2002年為例,重慶市公布的當年人均社平工資為10960元,從上海黃金交易所公布的金價來看,2002年末,AU9999的黃金價格在每克92.8元﹔到了2007年,重慶市人均社平工資漲到了23098元,而當年的金價也來到了188.81元,實際能購買122克左右﹔2011年,我市人均社平工資為40042元,當年末金價為357.68元,實際能購買112克左右。
因此,這位理財師建議,如果條件允許,投資者可每年定投120克黃金,到了退休之后,每年定量贖回,即可樂享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