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席卷債券市場的監管核查風暴剛剛過去,基金公司內部風險控制再次升級。有基金人士反映,一些基金公司已經開始加強對研究員的監控力度,在研究部辦公場所集體安裝攝像監控系統。
還有不到一個月,新《基金法》正式實施后,對於基金行業來說,最大的監管難題也將隨之而來,那就是,新法對於基金從業人員炒股鬆綁之后,如何對從業人員進行監控。
事實上,4月的債市風波后不少基金公司展開了固定收益流程自查,強化風險控制環節。但外部制度、高壓監管固然能夠從制度上嚴防從業人員違規行為,但治標更要治本,要從根源上杜絕基金業黑幕,更重要的還是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的提升。
行業快速發展期,更加考驗著職業道德這樣的“軟實力”。而中國基金業經過十幾年的快速發展,軟實力的提升沒有跟上資產管理規模增長的步伐。前些年股票牛市時,一批優秀的基金經理因為“老鼠倉”問題被查處,基金業公信力遭到前所未有的傷害,對這些投資人來說,也斷送了十幾年的寒窗苦讀和努力。
債券市場近兩年來剛剛進入蓬勃發展,基金業剛剛希望借著固定收益類產品的穩健業績來重塑基金在投資人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時,債市黑幕再次浮現致使這個期許又一次落空,基金業職業道德的重塑更加急迫。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基金業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關系到基金公司運作的每一個大小環節。職業道德無小事,隻有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才能真正地將持有人利益最大化落到實處,否則行業不僅將失去公信力,更將面臨被投資者拋棄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