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注册在前海后,听闻对金融人员有税收优惠政策,超过15%个税的,由深圳市再返回,母公司内部的人员还十分羡慕,但具体执行起来,能够享受到这种优惠的员工少之又少。”深圳前海一家基金公司子公司的员工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由于深圳前海金融试验区近年来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不少基金公司及子公司均选择“落子”于此,但一年多过去了,有基金公司反映,个税等优惠的惠及面过窄,或令前海吸引力有所减弱。
员工难享个税优惠
“公司落户前海前,听说个税优惠政策有望降到15%左右,当时不少人欢欣鼓舞,因为金融业税负公认较低的香港地区,平均个税也在20%左右,不过一年多过去了,等大家具备申请补贴时才发现,我们高兴得太早。”深圳一位基金业人士抱怨说。从前海管理局提供的《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财政补贴暂行办法》及认定办法,大部分注册前海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难以享受个税优惠,主要卡在这一条:必须“具有外国国籍人士,或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或取得国外长期居留权的海外华侨和归国留学人才”。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基金公司外籍人才占比相对很低,因此个税优惠的受惠面相应缩小了很多。据记者了解,可能仅能集中在一些公司海外延请的高级经理人,或是一些中外合资企业外方派驻的工作人员。
据记者了解,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私募基金对于注册前海跃跃欲试,特别是一些合伙制PE基金,由于前海外资金融企业从事股权投资可以注册资金可以分步到位,对于此类企业吸引力较大。但PE基金的合伙人退出时,即便是外籍人士,也难以享受到相应的税收优惠,因为前海规定,仅工资薪资才可享受,一次性的收入则不适用。
多地出台更优惠政策
“据我所知,前海的个税优惠政策吸引力不大。”深圳一位基金业高管告诉记者,此前天津、上海均有类似的个税优惠政策出台,仅上海对金融从业人员的税收优惠,惠及面就比前海要广,“上海对于金融企业工作人员享受优惠没有国籍限制,上交个人所得税到一定的比例,即可享受返还,更受金融业的欢迎,经过返还,上海金融业的个税税负与香港看齐,约为20%左右。”这位高管介绍,近几年深圳“基金之都”的魅力有所减弱,不少产业人员向上海、北京迁移,税收优惠是其中一个原因。
但也有基金管理者认为,深圳前海目前的思路主要在引进金融创新企业,相关的优惠政策可能会以吸引企业着眼,对于人才方面要求更为高端,因此“普惠制”的个税优惠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但现在的金融试点区域也很多,彼此间竞争很激烈,没有足够的优惠政策,招来的”金凤凰“也可能迅速飞走。”这位高管说。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