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不明白,富人何以能在一生中積累巨大的財富?闊佬們究竟擁有什麼特殊技能,是那些天天省吃儉用、日日勤奮工作的上班族所欠缺的?到底理財致富的條件何在?
說實話,和諸位一樣,這些問題長期來也令我不得“要領”。直到前不久我聽說這樣一個成為億萬富翁的“神奇公式”,在此與大家分享。
這個“神奇公式”假定有一位年輕人,從現在起每年定期存款1.4萬元,享受平均5%的利率,如此持續40年,他可以積累的財富為1.4萬元×(1+5%)×40=169萬元。但是,如果這位年輕人將每年應存的錢全部投資到股票或房地產市場,並假定能獲得年均20%的投資報酬率,則40年后,他能積累多少財富?一般人猜測是在200萬元至800萬元。然而,“神奇公式”給出的答案是1.0281億元!而這個數據,乃依照財務學計算年金的公式得到:1.4萬×(1+20%)×40=1.0281億。試試將這個天文數字與前述平均投資報酬率僅為5%的定期存款相比,你會發現兩者收益的差距達70余倍之巨,多麼令人驚訝!
盡管這個“神奇公式”聽來很是懸乎一個25歲的上班族,若依此方式投資到65歲退休,就能成為億萬富翁。如此,全世界闊佬將遍地都是,一抓一大把。相信這種情景出現的概率不高,因為一般情況下,沒有多少人會將之進行到底。畢竟漫長的40年裡,會發生多少不可預料之事。
顯然,“神奇公式”真正的目的,是告訴人們投資理財並無什麼復雜技巧,最重要的乃是觀念。每個理財致富的人,隻不過是養成了一般人不喜歡、且無法做到的習慣而已,即投資理財的能力。如此,那些令人困擾的貧富問題就有了“基本標准”的答案:一個人一生能積累多少財富,不取決於賺了多少,也非一味開源節流,而是取決於如何理財。這便是致富的關鍵。
掌握窮變富的哲理邁向富人行列
你認為自己是一個貧窮的人嗎?如果是,你是否想過改變自己的現狀,從現在起積累自己的財富,邁向富人的行列?讀讀以下的這些理財哲學,或許會對你有所啟發。
A、將生活費用變成第一資本
一個人用100元買了50雙拖鞋,拿到地攤上每雙賣3元,一共得到了150元。另一個人很窮,每個月領取100元生活補貼,全部用來買大米和油鹽。同樣是100元,前一個100元通過經營增值了,成為資本。后一個100元在價值上沒有任何改變,隻不過是一筆生活費用。
貧窮者的可悲就在於,他的錢很難由生活費用變成資本,更沒有資本意識和經營資本的經驗與技巧,所以,貧窮者就隻能一直窮下去。
財智哲學:渴望是人生最大的動力,隻有對財富充滿渴望,而且在投資過程中享受到賺錢樂趣的人,才有可能將生活費用變成“第一資本”,同時,積累資本意識與經營資本的經驗與技巧,獲得最后的成功。
B、最初幾年困難最大
其實,貧窮者要變成富人,最大的困難是最初幾年。財智學中有一則財富定律:對於白手起家的人來說,如果第一個百萬花費了10年時間,那麼,從100萬元到1000萬元,也許隻需5年,再從1000萬元到1億元,隻需要3年就足夠了。
這一財富定律告訴我們:因為你已有豐富的經驗和啟動的資金,就像汽車已經跑起來,速度已經加上去,隻需輕輕踩下油門,車就會疾駛如飛。開頭的5年可能是最艱苦的日子,接下來會越來越有樂趣,且越來越容易。
財智哲學:貧窮者不僅沒有資本,更可悲的是沒有資本意識,沒有經營資本的經驗和技巧。貧窮者的錢如不是資本,也就隻能一直窮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