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隕石墜落引發全球關注:我們該為這個地球擔心嗎--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滾動

俄羅斯隕石墜落引發全球關注:我們該為這個地球擔心嗎

2013年02月19日10:27    來源:解放日報    手機看新聞

  ●主持人:本報記者 龔丹韻

  ●嘉 賓:江曉原 (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教授)

  ●在現有知識仍適用的情況下,我們不妨假定,天文學是可信的,伴隨人類文明發展的科學體系是可信的。

  ●也許最原始的古人類,抬頭看天時,已經有了哲學情懷,更也許這些情懷是所有生命的本能。

  解放觀點:俄羅斯日前發生的隕石墜落事件,造成1000多人受傷,引起大眾關注。大家不僅僅好奇 “天外來客”的真面目究竟是什麼,更好奇的是,科幻片中經常出現的 “隕石墜落毀滅地球”,是否真的會成為現實?

  江曉原:根據現有的天文學常識,隕石墜落造成人類滅亡的概率很小。其實,宇宙中不少小天體經常向地球墜落,但是由於地球大氣層很厚,大部分隕石在墜落過程中已被燃燒殆盡。天文學界對此習以為常,只是大眾不知道罷了。而像這次隕石未被燒光砸到地上,在中國古代相關記載就多達幾百次,文獻可謂浩如煙海。比如, 《左傳》就曾經記載 “隕石於宋五”。

  目前在國際天文學領域,太陽系內體積較大的小天體,都被編了號,它們的軌道一直處在天文學家的嚴密監控中。如果軌道出現問題,天文學家很早就能發現。比如,之前有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就已經預測到。這次俄羅斯墜落的隕石,也已經提前預測到,只是沒想到它未被燒光。

  而巨大天體撞擊地球的可能性也很小,完全被確認的証據幾乎沒有,基本都是傳說。比如, 1908年俄羅斯的通古斯爆炸,一直充滿神秘感,有一種解釋是,可能是大隕石墜落造成的。假設果真如此,這已經是能找到的記錄中最大的墜落天體,但其影響依然離地球滅亡很遠。此外也有學說認為,月球本就是從地球分裂出去的,是遠古的巨大天體碰撞造成的。但這種看法一直不被主流天文學界認可,畢竟地球和月球都是完美的球體。

  所以從以往記錄來看,足夠大的天體毀滅地球的概率很小,而現今天文學界對太陽系的嚴密監控和預測能力,也讓類似事件不值得恐慌。

  解放觀點: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誰也不能保証宇宙是否會發生意外,而以人類現有的知識和文明發展程度,真的已經了解宇宙真相了嗎?

  江曉原:確實,宇宙真實的圖景究竟是什麼,誰也沒把握。人類只是一次又一次用新的天文圖景取代老的圖景。科學家經常向大眾說明,太陽系是什麼狀態,直接把這些作為科學事實,傳遞給大眾。但實際上所有敘述都還處在假定中,假定我們的知識都是真實的,邏輯都是正確的,那麼太陽系的圖景必然就是那樣。霍金的 《大設計》一書,第三章討論的正是這個問題:今天我們對外部世界描繪的圖景是否真實呢?霍金的結論是 “可疑”。我們只是依賴科學建構的圖像,而圖像一直在更新,真正的客觀圖像究竟是什麼,我們依然不知道。萬一太陽系根本不是如此,而是另一番圖景,那麼現有的科學就得改寫。

  但不管怎樣,現有的科學描繪,至少目前為止仍然管用。畢竟人類發射飛船,它確實飛到月球上去了。如果萬有引力在太陽系並不適用,飛船就不可能在預定地點著陸。所以隻能說,在現有知識仍適用的情況下,我們也不妨假定,天文學是可信的,伴隨人類文明發展的科學體系是可信的。

  解放觀點:科幻片五花八門的 “毀滅猜想”中,最感命運無常的,就是天體碰撞。因為比起生態危機、核危機等人為危機, “飛來橫禍”完全打破了對未來的設計和預期,造成生存意義上的毀滅感,這可能也是末日題材如此青睞天體碰撞的原因。

  江曉原:科幻片當然並非無稽之談。優秀科幻片中的各種場景設計,一般都有理有據,而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它提供了可行的預案。比如有一部天體撞擊地球的科幻片,片中人們採取的措施,是派飛船提前降落到這個天體上,安置核武器炸碎它。現實中,太陽系已經被我們搜索得很清晰,早就一覽無余。萬一發現太陽系出現很大的天體奔向地球,以現有的能力炸碎小天體是完全可行的方案。所以,美國有時候碰到問題,相關部門甚至會把科幻作家、科幻導演請來,共同商討方案。這群人的想象是有幫助的。

  至於末日情懷,通常它隻會提供醉生夢死的動力,不會提供持續發展的動力。正常的文明發展狀態恰恰是沒有末日情懷的,人們把世界看成機械,就像巨大的鐘表,每一個結構和零部件都有規律。從現有的科學知識中我們可以知道,隕石墜落並沒有打破這種穩定的預期。並非天上掉下來一塊東西,原有的文明預期就消失了。天體墜落依然在文明圖像的預測中。所以,我看到隕石的報道一點也不奇怪。只是許多公眾並不具備天文學的知識,覺得這是意外。其實對天文學界來說,仍然是在預期的圖景之中。

  當然,萬一隕石掉在市中心,發生悲劇,確實令人傷心。就好比生活中,我們也會聽聞,有人走在路上,被高空墜物砸傷甚至死亡。這種人力不可控的嘆息,也未嘗不是一種發展的動力——讓人們探索,如何讓世界更可控,如何讓危害更能避免。

  解放觀點:隕石墜落的相關視頻和圖片,一度令愛好者爭睹。據說事件發生后,網上販賣所謂的隕石碎片和周邊物件,也是一大熱門。天文其實是離我們現實生活最遙遠、最陌生的領域,但為何人們對天文的關注似乎與生俱來,成為一種哲學本能?

  江曉原:早先公眾對天文學、天文報告就一直趨之若?,甚至造私人天文台、辦私人刊物。天文離現實生活如此遙遠,為什麼天文卻那麼熱呢?我覺得天文有一個特點,是數理化等學科不具備的,那就是它具有高度的觀賞性。人們通過觀賞壯麗的天象,從審美中感受愉悅,引發情懷。所以現在觀賞日食、月食、流星雨,成了旅游項目。

  比起數理化愛好者,全世界天文愛好者的活動,更能吸引公眾來玩。發達國家不工作的太太們,喜歡參加天文學會,初步訓練后,去幼兒園做義工,陪小孩子觀天。這種情形很難在別的學科看到,也正是天文獨特的觀賞性帶來的魅力。

  此外,人們在觀賞天文時,會直觀感受到天地之博大、個人之渺小,繼而涉及到哲學中最根本的問題: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將到哪裡去?也許最原始的古人類,抬頭看天時,已經有了這些哲學情懷,更也許這些情懷是所有生命的本能。虫子會不會看天感慨,以目前我們對它的智商認知來看,可能不會。但小狗和小貓的智商達到一定程度了,它們看天或許也會同樣感慨,只是沒法告訴我們。

(來源:解放日報)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