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守財奴:一工薪家庭靠省錢買4套房2輛車--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滾動

中國式守財奴:一工薪家庭靠省錢買4套房2輛車

2013年02月22日08:09        手機看新聞

  “中國守財奴”是一道社會命題

  收入在增加、財富在增長,國人手裡的錢包卻攥得更緊。家住北京市房山區的郭先生沒別的愛好,就愛看存折的數字往上漲。他不買衣服、不抽煙、不喝酒,給老婆買件15元的衣服算“小小揮霍”。近年來,這個工薪家庭靠省錢買下了4套房2輛車。(21日《民生周刊》)

  “看到金子,佔有金子。”19世紀30年代,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大師巴爾扎克在其名著《歐也妮·葛朗台》中這樣描寫他的主人公。這也成為人們關於“守財奴”最基本的印象。時光穿越近兩個世紀,在物質豐富、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的今天,許多普通中國百姓反倒越來越不敢花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國民儲蓄率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經濟學家鄭新立表示,“十二五”時期,居民消費率即使再提高10個百分點,仍低於30年前國內的消費水平。

  誠然,國人素有“勤以持家、儉以養德”的傳統,然而物極必反,不買衣服、不回老家、不敢消費,對自己和家人吝嗇到無以復加的地步,種種表現已經大大超出了理性范疇,衍生出一系列新的問題。公眾手中財富的積累,並未轉化為生活質量的提高,消弭了收入倍增計劃的政策善意﹔恐歸等現象,造成了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糾紛,給社會埋下了不穩定因素﹔消費者持幣惜購,阻礙了“拉動內需、刺激消費”,影響了經濟社會發展。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但當做一個“守財奴”,成為廣大老百姓最現實、最朴素、最本能的選擇,這就不僅僅關乎生活態度,而是成為一道重要的社會命題。

  正如電影《海上鋼琴師》中男主角“1900”所說,“阻止了我的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中國式守財也體現了國人對於未知風險的不安全感。明天,我們不知道工資漲幅是否會被CPI越拉越遠,幾個月的收入才能買一平米的房子,孩子上學老人住院又要花多少錢……為了應付太多可能發生的支出,人們不得不做預期性的儲蓄,“手上有錢,心中不慌”。前不久“月薪多少會讓你在相應的城市生活不惶恐”的話題引發社會熱議,“中國式守財”體現的何嘗不是惶恐的另一重寫照?

  然而,小說中的葛朗台先生可以半夜裡把自己一人關在密室,“愛撫、欣賞他的金幣,放進桶裡,緊緊地箍好”,現實中的中國式守財卻並不能真正守住財富。剔除通貨膨脹因素后,銀行儲蓄的實際利率過去幾年長期為負數,老百姓想把錢緊緊地攥在手中,財富卻悄悄地從指縫中溜走。於是,一些人開始把省吃儉用積累的錢用於民間借貸,或投資房產,一旦資金鏈斷裂,很可能血本無歸。

  破解“中國式守財”這道社會命題,需要政府拿出大智慧。穩控房價物價,完善教育、醫療等社會保障,引導民間資本合理流動,從而幫助守財一族減壓,給予他們信心。金錢只是一種工具,而不是人生的目的。隻有敢於無所顧忌地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百姓才能活得瀟洒一點,社會才能輕裝前行。

  □ 張楓逸(公務員)

(來源:重慶晨報)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