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利润下滑向财富管理转型--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理财频道

 

商业银行利润下滑向财富管理转型

■ 本报记者 卫容之 实习生 丁立歆 发自上海

2012年12月07日01:25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手机看新闻

 

  “财富管理作为中间业务具有资本占用小、风险水平低、客户粘性强、经营收益稳定等明显的优势,已经成为国内银行经营转型的战略重点之一。”日前,招商银行常务副行长张光华表示。

  事实上,种种迹象已表明,随着利润下滑,商业银行正加速向财富管理转型。

  利率市场化倒逼

  “从目前来看,明年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将是个大概率事件,且明年银行业的增长应该是个位数。”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周昆平说。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经济不好的时候,商业银行的商业贷款风险在加剧,同时投资成本上升使得银行处于不利的局面。“企业、政府、消费者存款都在减少,银行拿不到存款,于是就出现了新的状况:银行必须吸收社会资金来开展业务。但社会资金对未来通胀预期很强,希望得到更高的收益。”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也指出,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有:一是利差收窄的风险;二是利率的波动风险;三是业务转型风险。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尽管今年每季度银行业绩仍在增长,但盈利增速却在逐级下降,前几年银行业动不动盈利增长就达到40%至60%的情况已一去不复返,未来10%至20%的盈利增长将是基本态势。

  向财富管理转型

  面对利润增速下行和利率市场化的双重考验,国内商业银行不得不面临业务转型的现实课题,而财富管理等中间业务无疑正成为当下银行界的一致选择。

  周昆平指出,商业银行需向财富管理在内的零售业务转型,因为零售业务空间巨大,不仅零售业务涉及大量按揭贷款,还涉及财富管理,中国中产阶层人群发展很快,银行有必要针对这部分人群提供经济服务。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成为过去十年亚太区内最重要的新增财富来源,而发展中的亚洲经济体占全球经济体的比重已经超越欧元区。预计2017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排行第二的富有国家。

  张光华也表示,财富管理作为中间业务具有资本占用小、风险水平低、客户粘性强、经营收益稳定等明显的优势,已经成为国内银行经营转型的战略重点之一。同时,财富管理目前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业务规模迅猛增长、产品种类不断丰富、组织架构日益健全几方面。

  银行多方面备战

  据记者了解,诸多银行早已开始走上“财富管理”转型之路。据悉,交通银行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财富管理需求为宗旨,加强境内外机构、母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协同联动,形成了包括银行、基金、保险、信托、租赁、投行、证券等业务领域的全牌照经营,为客户提供多元化、跨市场、一体化的财富管理服务。

  工商银行则在信息技术上下功夫。工商银行首席信息官林晓轩在11月4日举行的2012微软技术大会表示,中国工商银行正在从银行信息化转型为信息化银行。林晓轩表示,工商银行正在建设三个“云”,即客户服务云、内部管理云和基础设施云。

  当然,商业银行进入财富管理市场也面临种种挑战。专家们指出,面临信托、基金、券商等新兴财富管理机构的挑战,传统银行尽管在渠道方面仍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其尚未成为完全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因此其财富管理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孙立坚说,银行的优势是现有的客户群和网点。银行可以直接将“存款人强烈的财富增长愿望”转变为“为客户提供高收益理财产品服务”。但银行从原来很稳定的商业信贷到了如今具有高风险的资本市场投资,这不是银行所擅长的,必须加强投资风控的能力。

  同时,孙立坚表示,相较而言,大银行的风控能力比中小银行强,优质客户也较多,但他们受到国家更严的监管,动力不足,不愿冒这么大的风险。相反地,城商行等中小银行更愿意去做高端的理财产品,但它们缺乏能力或造成更高的风险。

(责任编辑:刘军涛、贺霞)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