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不知道您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洗衣服之前忘记掏空口袋,结果崭新的百元大钞就被洗得面目全非了。不过没有关系,只要去能够办理人民币存取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兑换就可以了。那么,在被回收之后,人民币到底去了哪里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探秘残损人民币的奇幻漂流。
一般说来,被回收的残损人民币在被银行清点整理之后,便被送到人民银行在当地分支机构的发行库,各发行库再将所有残损钞票送到当地的钞票处理中心。
每一个人在进入钞票处理车间之前,不能带任何通讯工具,而且需要换上统一的制服。与其他行业的制服不同的是,这种制服上一个口袋都没有,想必是断了某些人想要夹带人民币出来的念想吧。
不仅如此,每进入一个工序的车间,都需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陪同,刷门禁卡之后才能跨过厚厚的防盗门。走进房间,里面安装有360度无死角的摄像头,任何一个角落都有24小时监控。
每天从上岗的那一刻起,所有的工作人员就必须一直呆在车间内。没有经过允许,不能随意离开,甚至连同外界打个电话都是违反规定的。这种状态要一直持续到当天所有账目核对无误后,才能统一下班。
在钞票清分车间里,车间的一侧是从德国引进的高速清分机。进入机器的钱币,要按照事先设定的污损程度进行细分。当工人将钞票送进清分机后,机器会以每秒20张的速度迅速清分。
在这个过程中,不时会有一些假币被机器识别出来,它们将被送到机器另一侧的出口;一些票面相对较新仍可继续使用的钞票,则会被机器自动清点后打捆,并将重新进入国库,再进入市场流通。而被清理出来达到销毁指标的钞票,则会进入到销毁的下一个程序——钞票复点车间。
在钞票复点车间,所有残币被进行全面复点或抽查。在每个环节中,每一台机器的机器号、每一名操作员和复核员的名字都会被记录下来,贴到每捆钞票的表面,上面记录的时间更是要精确到秒,丝毫不差。
在经过清分和复点之后,符合标准的钞票才可以进入销毁环节。负责送残损的人民币上路的是一台三米多高、十几米长的巨大机器。机器的一端是进料口:送料时间一到,大量残旧钞票被源源不断地送入这个“大家伙”口中,通过容器内置的销毁刀将其粉碎。
可以说,这个大家伙的胃口超强。一般来说,每个批次处理的钞票大约在一吨左右,处理“一锅”——也就是一个批次,大概需要两个多小时。粉碎成纸屑后,残币内的纤维就被完全破坏掉了,就算是神仙也不能当让这些碎末起死回生了。
之后,被粉碎的纸屑就要进行压块处理,最终被制成一块块直径约9厘米、厚度约7厘米的纸碇,倒有点儿大块儿压缩饼干的感觉。
在钞票销毁车间门口,大量纸碇被统一装袋,将被运送到普通造纸厂用作原料。每天就像这样被销毁压碇的废料,大概就有6吨左右。
在这里,我们也希望每位持币者都能自觉爱护人民币,不要在票面上乱写乱画,保持票面整洁,这不仅仅省去了兑换残损人民币的麻烦,同时也能让这些“国家名片”在社会上流通得更持久。
(来源:中国广播网)